第21页 (第1页)

  治病救人可不是儿戏,吕大夫从医几十年,对各种药材了如指掌,现药铺的药材不对,立刻找了赵大豪,听他振振有词的说着“生意经”

,差点被气的晕厥。

  他虽然只是个坐堂的大夫,但医术不错,是赵大豪的爹留下坐镇药铺的,如果不是和赵家渊源颇深,摊上这样的掌柜,他不但要破口大骂,还会甩手走人。

  因为应承了故人临终前的托付,吕大夫气的半死也不能走,但他也不会昧着良心卖不好的药,索性就称病不到药铺,没有他这个大夫开方子,病人自然也就不会从铺子抓药。

  赵大豪的爹走的急,没来的急仔细叮嘱儿子铺子的事情,临死前只告诉他,让他一定一定听吕大夫的话。

  赵大豪一心只想着挣钱,不听吕大夫的话,偷偷的屯粮屯药材,结果赔了许多钱,把家底折腾的差不多了,又把注意打在自家的铺子上面。

  吕大夫卧病在家,他知道是故意的,不想再低头受制,另从别的县城请了个大夫坐堂看病,这个大夫倒是肯听他的,但半年下来,来看病的人就现不对了。

  赵大豪自作聪明,别的药铺的人一下就看出了他做的破事,到处嚷嚷他以次充好,结果回春堂的名声就不好了。

  吕大夫到底不忍心老东家的产业就此败了,忍着气恼重回来,逼着赵大豪把那些残次的药都扔了,只对外说买药材被骗了,又替前来看病的人免去诊金,用了几年的时间,回春堂才堪堪挽回颓势。

  吕大夫算是救了回春堂一命,可赵大豪并没有多少感激,反而对他芥蒂更深。他知道铺子确实少不了这个老头子,便想法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吕大夫身边学医。

  赵大豪想的是,自家人学到了一身医术,铺子就不会受制于人。他想的是挺好,只可惜他的儿子特别的不争气,终日沉溺美色,一点正事都不做,怎么可能有耐心学医。

  看儿子不是这块料,赵大豪就把本家的几个侄子弄来,吕大夫是看着赵大豪长大的,怎么可能不知道他想的是什么,心寒极了,但还是认真的教着。

  吕大夫想的是,赵家若有人把他这身本领全学去,他被赶出门也解脱了,省得再看到这个心术不正的人。

  可是种地这种事情种的好和种的不好都有天壤之别,做大夫要学会诊治病情,辨别药材、炮制药材等等,比种地更繁复,不是所有人都能学好,赵大豪这个几个侄子沉不下心,并不是学医的好料子。

  吕大夫同赵大豪讲,赵大豪只说他们岁数还小,跟着多学几年就好了。

  给陈氏看病的时候,吕大夫相中了李青卓,带回铺子做学徒,只做了半年,吕大夫就看出他是个好苗子,尽心尽力的教授着李青卓,他对外人这份格外用心,也惹得赵大豪不快。

  因着种种事情,赵家人对李青卓向来提防。

  即便有师傅护着,李青卓这些年也没少受挤兑,不过他并不在意,想要学真本领,必然要吃苦受累,真要为这些不相干的人分神才是不应该的。

  把早上的事情抛在脑后,李青卓利落的按照方子称药抓药,包好之后,仔细叮嘱如何煮药,如何喝药。

  将客人送到门外,李青卓正要回去,突然听到一声清脆的叫声,“二哥!”

  李青卓转头,就看到李茂贤和李青宏兄弟俩站在铺子外面,不由得露出一个惊喜的笑容,“爹,仔儿,你们咋来了?”

  李茂贤他们爷三个其实早就到铺子外头了,怕耽误生意,就等李青卓忙完才开口。

  “来县城买糯米,顺便看看你。”

李茂贤道。

  李青卓愣了一下,家里粮食不够他是知道的,不过要买也应该买便宜的高粱米,为什么要买糯米?!

  不等他问,李青宏便迫不及待的说了,“二哥,仔儿能用糯米做糖,咱家靠卖糖都赚不少粮食了,现在糯米和麦子不够,才来买的。前几天我们也来了一次县城,可惜你不在,要不就能尝到仔儿做的麦芽糖了!”

  李青卓还没反应过来,就见幺弟抓着一块白白的硬块递到嘴边。

  “仔儿,你还留着没吃啊。”

惊讶过后,李青宏有些不好意思,因为糖要卖,不能随便吃,家里每人分了一块,他的那块没忍住吃了。

  下意识的张嘴,李青卓很快便尝到一股淡香,“好甜。”

  李青文笑弯了眼睛,“二哥喜欢,下次给你多拿点。”

  阳光从树叶缝隙射下来,照在脸上,李青卓觉得眼睛有些涨,抬手摸了摸弟弟的头,半天没说出话来。

  他这个弟弟啊,从前吃喝拉撒都离不开人,让人惦记忧心,现在好了,一下这么贴心懂事,李青卓感觉像是做梦似的。

  虽然好些日子没看到儿子,可也不能耽误太久,李茂贤把担子里的布袋子拿出来,里面装的是陈氏一早起来贴的高粱面饼子。

  “这么多?!”

李青卓接过来,手一沉,袋子差点掉在地上。

  “家里现在粮食没那么紧了,你娘就多拿了点。”

李茂贤摸出铜板递过去,“卓儿,你娘的药钱赶紧还回去。”

  “不用,爹,药不是赊的,是我用抄书的钱买的。”

李青卓推开爹爹的手。

  第13章灯下黑

  李青不经意撇了一眼,现李青卓的手有些红肿,赶紧把布袋子接过去,“二哥,你手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