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页 (第1页)

  一众人在厚厚的雪中挣扎了数日,终于回到了营地。

  第39章

  李青文他们一行人披着雪走回来。

  营地的士兵们都露出了见鬼的神情,还以为他们被困死在雪中,没想到竟然一个没少的回来了!

  爬犁上全是雪,蒋立平说是砍的木头,明年准备盖房子,士兵们没有多问,告诉他们周大人的侍卫交代过,让他们回去后早点去复命。

  他们还没走到马厩,在家等着的那些人跑出来,俱是一脸的惊魂未定,“头儿,可算是见到你们了。下雪后我们就觉得不妙,出去寻了几次,转眼差点找不到回来的路,怕有去无回,没敢走太远,还好你们平安回来了!”

  “回去说。”

蒋立平一脸疲色。

  众人立刻让路。

  进了小屋,许多人立刻瘫倒在地,喘息不定,有人嚷着饿,却连动动手指头的力气都没有。

  一看这架势,没跟着出去的就知道这一趟挺凶险,立刻去煮粥。

  李青卓累的背都直不起来了,靠着大哥的腿起身,察看他们有没有冻伤。

  宛如一条冻僵的鱼,李青文躺在那,只有眼珠是动的,雪厚没膝盖,走起来太累人!

  有人看到了爬犁上的东西,惊喜道:“还以为这趟白跑了,竟然还带了这么多东西回来!”

  “嗓门小点,你是想把鲁刚给招来?”

蒋立平皱眉道。

  那些人一愣,旋即明白过来,他们现在有罪在身,再好的东西保不住也没用。

  虽然没有缓过劲,但大家都不敢在地上呆太久,爬起来活动手脚。累不怕,万一手脚不畅,弄出点毛病,那才是麻烦。

  江淙去外面打了套拳,回来按着李青文揉搓了一顿,然后大家伙西里呼噜的把稀饭倒进嘴里。

  吃完饭,李青文卷着被子就睡过去了。他睡熟后不久,江淙和蒋立平换衣服去见周丰年。

  李青卓坚持着没有躺下,把采回来的各种灵芝收拾一通,这些药材得妥善的处理才好。回来时候很辛苦,大家伙都没说把这些东西丢下,硬是拉回来,可不能糟蹋了。

  李青瑞跟人小声说着话,听到鲁刚被救,不由得皱眉,这人可真是命大,被伤的那么重竟然还能活下来。

  “特意派人去跑到安阳关,找大夫救治的,听说那大夫从前是个御医,被流放了好多年,一手医术没撂下……”

  “鲁刚哪是命大,分明是官大,寻常人为了救命能跑八百里去请大夫来?!”

有人嗤之以鼻。

  刚回来就听到这么个不好的消息,李茂群不由得叹气。

  老邢头安慰道:“也别这么丧气,也许他熬不过这个冬天呢。”

  大家连连点头,心里都期盼着他早点死。

  提到安阳关,李青瑞多问了几嘴,这才知道,那里也算是边城的一部分。

  所谓的边城并不是城的名字,而是拢北城以北所有城镇的总称,至今为止,主要有三处地方——安阳关、临肃和以及他们脚下的这片地。

  安阳关是前朝的流放之地,在拢北城西北一千里左右,那里流犯众多,曾经生过流犯被逼而反抗的事情,后来被镇压。

  为防流犯聚众难以管束,后来流放之地又迁至临肃,临肃在龙北城东北八九百里之外,听说靠近海边。

  从前大梁国力不足,疆域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大,隆北城百年前是最北的要塞。北方地域辽阔,被各方势力割据,据说有个从森林走出来的乌松部落十分强大,曾经声势巨大的统治了整个北方,向四面八方开疆扩土,大梁吃了许多年的苦头,后来不知道怎么的,那个部落突然消失。

  没了巨强镇压,各方势力开始乱战,打着打着,北方式微,一直挨打但是没有伤筋动骨的大梁就显得强大起来。

  几年前,朝廷派出多支队伍到这片从来没有踏足过的疆土查探,虽然气候恶劣,可任何人都无法割舍这么辽阔的土地,故这里就如此这般成了便成了大梁的边属之地。

  先前到来的士兵们受到过北边和东边的攻击,如果没有人占有,这里很开又会出现别的势力,可是在这里大量驻兵十分不利。

  一来此地离大梁太远,粮草供应极其困难,路上的损耗巨大。二来这里一年只有四五个月不冷,仅有少数几种生长快的庄稼能收,就算是屯田代价也太大。

  苦寒之地,千里无人烟,简直是天然的牢狱,计算过种种得失后,这里就成了流放的最佳之地。

  可以不用计较流犯的死活,让他们种地来供应粮草,饲养马匹,流犯跟着士兵打仗还不用饷银。既能惩治流犯,又能大大减少朝廷开支,简直是一举两得。

  今年朝廷派了士兵来到这里,伐木盖房,驻扎此地,管制流犯也一同抵御外族的侵占。

  江淙他们并非是第一批遣送边城的流犯,之前有过两拨,加起来约莫几十人,他们春天赶路,天气还好,但到了地方之后就只剩下了二十多个。

  心里的绝望,对未来的恐惧以及遥远路途的艰辛,还有四处横行的野兽,不是所有人都能抗的住的。

  外头的雪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李青瑞和其他人出去铲雪。雪把门挡住,被里面的热气熏成水,再冻成冰,门要是被死死的冻上,那可就不容易推开了。

  小屋外头的雪,天天铲,堆起来有一人多高,马厩和牛棚那边积雪更厚,也要及时清除,这些辛苦的事情是流犯们必须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