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页 (第1页)

作者:临叶沉沙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江嬷嬷看着她苍白的侧脸,终于动了恻隐之心,叫人来给她披上了大氅,又烧了暖炉垫在她的膝下。“郎君,身体再怎样都是你自己的。”

  薛容与苦笑一声:“是我的么?”

  她现在这个女子的躯体,可不是阿娘想要的男儿身。徐录成昏迷前那句话在她耳边反反复复地徘徊。她陷入了极端的混乱。

  不能去怀疑身边亲近的人,但每个人却都可能是披着人皮的蜃鬼。这场洪流中的每一个皮影,每一个角色,都有可能是最后操纵皮影的人。

  是阿娘么?逻辑也不是说不通。她最终不还是没被黑火炸死不是?而且还成功地把疑点引向了徐录成和徐皇嗣……

  不!

不是阿娘!

她再如何老谋深算,也不可能从十八年前就谋划现在这一出!

  但阿娘的性子,能孤注一掷,冒着欺君之罪让她假扮男子,还有别的什么事做不出么……

  薛容与只觉得耳边有两个小人,喋喋不休地争论,吵得她头都大了,她决定不再去戕害自己可怜的脑子,心一横,把身上的大氅一掀,朝着镇国公主的房间直直磕头下去:“阿娘!

儿有一事不明,事关重大,请阿娘指教!”

  “阿娘!

儿有一事不明,事关重大,请阿娘指教!”

  “阿娘!

儿请阿娘——”

  房门骤然被拉开,隆昌公主披着洁白的寝衣,立在门边。她未施粉黛,面上全然是才睡醒的颓然,皱纹深深地嵌在她的眼角,把她的苦相放到巨大:“你在做什么?”

  自成年后薛容与就再未如此过。她总是自顾自地忤逆于她,私下里搞许许多多的小动作。隆昌公主早就知道自己管不了她也没立场管她,一直放任。如今她却跪到她的廊下,声声泣血。

  “阿娘!”

薛容与说,“儿只想知道当年阿姐死去的真相!

儿只求阿娘告诉儿子,当年阿姐所中之毒,确实是裴家子抹在了杏子上给他吃下的么!”

  “你好端端的,提起这个来做什么!”

镇国公主听她大清早就说这些,脸色惨白。

  “阿娘当年为了拉下废太子,隐瞒了此案中的一些疑点,儿子都知道。可现在东宫里的小舅舅,鄞国公徐录成,还有您,都被卷进一场更大的阴谋,唯一的突破口就是当年阿姐的那桩旧案。请阿娘告诉儿子,真相到底是什么!

真的是因为裴照当初送进来的杏子有毒么?”

  公主扶着门框,凝眉看向薛容与,半晌,突然轻笑一声:“你当年不惜入国子监,就是为了查裴家那个小子。如今他是给你灌了迷魂汤了么?当初那颗杏子,是裴家那个小子亲自带来的,也是你看着你‘姐姐’吞下去的,他毒之前只和裴家那个小子待了一会儿!

裴韫当初是东宫太子太师,裴家那小子就算当初不知道杏子有毒,那也是他带进来的。而且,那框杏子,你俩都吃了,只有你‘姐姐’出事,若说裴家那个小子不知道哪颗杏子有毒,又怎能那么准确地把那颗毒杏子给你‘姐姐’!

此事早有定论,你现在重提作甚!”

  薛容与脸色惨白。

  镇国公主说的事是她亲历。当年,裴照走后,她去书房找阿弟,阿弟手里的杏子已经吃了一半,他亲口告诉她,那颗杏子是裴照从框里挑出来给他的,他还告诉她,裴照教他如何挑甜的杏子。

  她也挑了一颗杏子吃了,吃完两个人都生了过敏,可阿弟却呕血而死!

  这难道不能证明,那颗裴照亲手挑给阿弟的杏子,就是有毒的么!

  第48章。杏子

  十八年前,裴照和薛家姐弟都只有七岁。因为姐弟俩的祖父薛晋和裴照的祖父裴韫也是国子监同窗,又同为河东人,两家的孩子走得很近。

  不过由于裴照是男孩子,身为女子的薛家阿姐并不太和他接触——毕竟,两个小男孩在一起的时候也不喜欢有小姑娘在一旁。

  裴照每次来镇国公主府上拜访薛小郎,薛娘子都会躲起来。

  薛娘子并不很喜欢这个裴家子,主要是因为裴日轮看起来太呆板了,小小年纪总是板着一张脸装大人,一点都没有小孩子的鲜活。另一点,裴日轮从小聪慧,三岁读诗书五岁能作赋,活脱脱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裴韫抓得严,听说如果裴日轮背不出书就要打手心,姐弟俩的祖父薛晋常常以此教导他们。薛娘子觉得这种动不动体罚的风气就是裴日轮这个小子给惯出来的。

  她实在是不待见他。

  不过薛家小郎倒是很喜欢他。

  那天裴照来府上,带了一筐杏子。那杏子是裴照河东本家的农庄里自己种出来的,各个有小儿拳头大,黄澄澄,软绵绵,堆在一起颇为喜人。同龄小郎君交往,互相送礼也是常事,更何况两家本就世交。这年河东裴家庄园的杏子收成特别好,从河东运到洛阳来,费了不少功夫。薛小郎很高兴。

  薛家姐弟幼年丧父,此刻还在三年热孝之中,根本吃不到什么美味的东西。

  “裴日轮,幸好你还记得我!”

薛小郎拍了拍小裴照的肩膀。

  裴照挑了一个杏子出来,递给薛小郎:“我大父说杏子这个样子的会比较甜一点。”

  薛小郎看来看去没看出这个杏子和其他杏子有什么区别,裴照便手把手指给他看:“这个皮的颜色清透些,摸起来也光滑,而且果肉比较软。”

说着,他又从筐里捡了另一个杏子,“这个也不差,但是比不过这个。我挑过了,这个是筐里最好的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