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实践出真理 (第2页)

作者:狼烟本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上完了课,学生们自然是离开了学堂,但是李信留了下来。

看着学生们离开后,李信忍不住将心里的话给说了出来。

“先生,你可是奉新名儒,但是今日一见您就是一位田间老人!”

李信笑着说道。

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宋应星的打扮了,衣服也是衣服田间干活的打扮,特别是裤腿还是挽起来的。

想来应该就是之前下田去捉稻花鱼的原因。

“田间老人不好吗?”

宋应星反问道。

“好,特别好!

亲切!”

李信真诚的回答着。

既然学童们都走了,宋应星也就和李信聊了起来。

人老了就容易回忆往事,或者说是回忆一下青春年少。

他少时想要学神农氏,喜欢田间技艺、坊市营生。

听到这话,李信也是要帮忙补充的,他也是熟读诸子百家之人,不然怎么能成为举人。

其实对于这些,宋应星真的是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三百多年后,真的还有人在看他的书吗?

自己写的书,自然是希望可以流传于世,可以对后人有所帮助,得到好的评价。

李信在这方面自然是不会欺骗老人,要好好的夸奖他。

“当然有,我们后世几乎人人知晓宋先生的这本《天工开物》,这是后世公认的图文并茂的重要的科学典籍!”

听到李信所说的话,宋应星连续拍着大腿,显得非常高兴,眼眶也是瞬间红了。

真的是高兴!

他对着东方作揖。

“《天工开物》流传后世,可以告慰两位兄长在天之灵了!”

听到这话,李信就知道他说的两位兄长是谁了,那就是宋应昇和涂绍煃。

可以说这本书,是三人共同的愿望、共同的梦想。

而这个梦想,就是可以学有所成、造福天下。

这就要从宋应星中举说起。

在舞台剧的另外一边,自然就上演着学府门吏来到宋府报喜的事情。

宋应星考中了乡试第三名,宋应昇考中了乡试第六名。

那位涂绍煃则是考中了乡试第四名,既然一起进京赶考。

其实宋应星根本就没怎么好好看书,他少时天资聪慧,只是喜欢在民间技艺,之所以成绩不错,要多亏了宋应昇。

宋应昇喜欢苦读,在一起的宋应星自然也是被影响,没有看书,也听熟了兄长背诵的内容。

三人走水路去往京城去赶考,见识到了不少新鲜事物,这对他后面写《天工开物》也是有不少好处。

甚至还看到了西洋人,也就是外国人,毕竟是在京城,外国人过来也不奇怪。

现在的商贸因为明朝郑和下西洋开始,慢慢的繁荣起来。

比如茶叶、瓷器,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销售当时西洋和东洋各国。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所以后来瓷器和华夏的名字都是同一个英文,可见瓷器的影响力。

之前的赶考都是提前出,特别是距离远的,都要提前几个月出。

宋应星三人就是如此,赶考之路万里,历时五个月。

就连过年都是在船上过的。

这也是为什么考取进士是三年一次,恩科的话也要两年一次,有时候路上来回都要一年左右时间。

要是一年一次,那不就是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