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页 (第1页)

作者:石头与水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阮鸿飞靠在椅中,扬眉轻笑,&ldo;林永裳是朝之重臣,皇上心腹,你觉得林永裳会为个死人背叛朝廷?&rdo;&ldo;何为朝廷?&rdo;公子反问,&ldo;将来江南在我手上,我既是朝廷。&rdo;阮鸿飞浅笑,若是真对林永裳信心十足,先前又何必费尽心机要将林永裳自江南弄走呢?无非就是怕林永裳与永定侯配和得当,不好对付而已。已然撕破脸,又谈何&ldo;曾经的感情甚笃&rdo;呢?129、更新林永裳见到了一件久未见到的东西。眼前人道,&ldo;林大人,属下奉公子之命来拜见林大人。&rdo;&ldo;公子是谁?&rdo;林永裳淡淡问。&ldo;公子是谁,林大人见到此物还不明白吗?&rdo;这人的站姿与口吻都非常的恭敬,可是林永裳亦从他的脸上看到了些许不满。林永裳并没有去碰那个物件儿,如同他并不想碰触那些已经失色的前尘往事。林永裳不动声色的问,&ldo;公子有何吩咐?&rdo;&ldo;大人,鞑靼人已经攻破大同关。&rdo;&ldo;这个我早知道了,李平仁被杀,杨宇同叛国,大同六万守军十万百姓俱丧火海。&rdo;林永裳忍不住一声叹息,问道,&ldo;这都是公子所为吗?&rdo;&ldo;林大人,世上哪有不流血的政变呢?公子若要掌权,必然要有所牺牲。&rdo;此人并不以为然,淡淡道,&ldo;当年太祖皇帝为这万里江山,又牺牲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呢。&rdo;不。如果换了当今皇帝,就不会这样做。林永裳在心里回了一句。想到明湛,林永裳问道,&ldo;那么,如今帝都形势如何了?&rdo;&ldo;鞑靼可汗已经兵围帝都城,小皇帝坚持不了几日了。&rdo;此人意在说服林永裳,问道,&ldo;当年,范老大人身死狱中,大人一族死的死流的流,仅大人一人脱身逃生。公子常常后悔当时无能,不能为大人施予援手。&rdo;林永裳并不想听到这些,他垂眸道,&ldo;过去的事,就不必提了。&rdo;此时,正是要用林永裳之处。故此,虽然这人不大服气公子对于林永裳的看重,仍然赔笑道,&ldo;公子亦未料到鞑靼人狼子野心,竟然自大同分兵,鞑靼可汗与乌塞王北上帝都,而其它两部,温达王与哈伦王则带兵集结南下,意在劫掠江南。公子为天下百姓计,命小的来通知林大人一声,请大人做好守城的准备。毕竟,公子心中是有天下百姓的,亦不愿江南百姓有此浩劫。&rdo;这话,怎么听怎么讽刺。林永裳本就是御史出身,先前官至左都御史,是个最会听音儿的人。若是心中有天下百姓,怎会策动军中哗变,牺牲一城的人?林永裳心中已然生厌,问道,&ldo;不知公子还有没有别的吩咐?&rdo;这人摇头,&ldo;公子只说,与林大人经年不见,只盼将来亦有君臣相得之佳话。&rdo;&ldo;我知道了。&rdo;&ldo;属下告退。&rdo;永定侯已经回了总督府,拍着桌子大骂,&ldo;贼子!

贼子!

&rdo;这是在骂杨宇同呢。王八蛋哪,你他娘的竟然帮着鞑靼人,是不是人哪。自来,汉奸比侵略者更为可恨。当然,另一方面,永定侯亦心疼那六万大同守军,更加担心帝都安危,问林永裳,&ldo;林大人,真不用驰援帝都么?&rdo;对于这件事,林永裳早有决定,正色道,&ldo;淮扬离帝都太远,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应该有兵过去的。何况眼瞅着鞑靼人就要来了,我们既要防着鞑靼人,更要防着海盗趁火打劫,这个时候,没有兵可分。何况朝廷只命我等严阵守城,并没有发兵勤王的谕旨,帝都城屯兵十万,通州兵尚有五万兵马。再者城墙是刚修的,鞑靼人远道奔袭,如今已是冬季,鞑靼人战线拉长,则供给困难,饿也能饿退了他们。帝都死守一个月,不战亦能胜。&rdo;&ldo;当务之急是,咱们得守好淮扬,若是淮扬被鞑靼人给占了,咱们失土之责,斩立决。&rdo;林永裳已经可以想像明湛现在的心情。在林永裳看来,明湛是志向高远的一代君王。登基后,干了不少事儿。而且这些事,多是老臣们不大赞同的,可是,明湛都做的挺好,明君之峥嵘渐显。而且,明湛是个挺要面子的人。在这个踌躇满志的时候,偏偏边军兵变,被鞑靼人打到家门口儿,可以想像明湛的怒火了。林永裳没有接到圣旨,怎敢轻动?而且在这个时候,帝都虽然危及,可没有圣旨而擅自带兵至帝都,乃官场大忌!

哪怕帝王胸襟如何宽阔坦荡,在一场疲惫之战后,帝都军多有折损之时,却忽然看到一支精神抖擞、刀枪完备的军队赶至帝都,哪怕带兵的人是朝之重臣、王之心腹,恐怕帝王也不会欢喜的。因为,相对于外军,帝王自然更信任帝都军。没有圣旨,擅自领兵进帝都,你是勤王还是逼宫哪?所以,谨慎如林永裳,是绝不会乱动的?林永裳与永定侯商议道,&ldo;如今难的是我们既要防备鞑靼人,又要防备海盗。海边多是小城小镇,这又要如何安排?不知侯爷可有什么主意?&rdo;对于军备,永定侯显得胸有成竹,&ldo;当下也只有效仿皇上密旨中的坚壁清野了。林大人放心,自从咱们来了淮扬,临海各城镇,哪怕小渔村也有自己的甲丁。各城亦有自己的守军,我想着,我手下尚有三万人是为了抗击海盗的机动部队,不由分两半,一支留在海边儿预防海盗,一支就在扬州城,派出斥侯,看看鞑靼人到哪儿了。扬州苏州,皆是繁华富庶之地,鞑靼人定是为此而来,咱们也要做好迎战准备。&rdo;&ldo;听侯爷的。&rdo;林永裳非常痛快,&ldo;粮草药材等物侯爷不必担心,大军所用,半年的也够了。&rdo;永定侯眼中一喜,赞道,&ldo;多亏林大人筹划得当。&rdo;林永裳苦笑,&ldo;我这原本是预备着皇上征用给西北军的,唉,如今倒不必说这个了。&rdo;至晚间,侍卫甲自外回来,普通的青衣侍卫服上倒看不出什么,只是身上弥散有淡淡的血腥气。林永裳鼻子极灵,马上问,&ldo;可是受伤了?&rdo;侍卫甲摇头,&ldo;属下未曾受伤,只是那人反抗激烈,服毒自尽了。&rdo;&ldo;死就死罢。&rdo;林永裳未曾在意,叹一声道,&ldo;原就是已经死了的人了,难道还能回地狱中回来。&rdo;侍卫甲道,&ldo;大人,如今非常时期。请大人允属下几人随侍左右吧。&rdo;他们皆是明湛派给林永裳的侍卫,在林永裳来淮扬之前,明湛对于淮扬之事也有些耳闻。而林永裳穷不拉唧的,连个侍卫都没有。明湛便从身边拨了几个侍卫负责林永裳的安全。林永裳能平平安安的活到现在,侍卫甲等人功不可没。如今突然之间有人拿着那件信物出来,若是搁十几年前,林永裳正是落难时期看到那件信物,说不得会感激涕零,进而生出忠贞之心来。可是如今林永裳是何等身份,再者,他能走到现在,该经的艰难已经熬过来的。该有的地位,也有了。甚至,该报的大仇,已经报了一半。林永裳本身就得凤景乾看中,其间多有回护提拔。到了明湛登基,更是一日三迁,信任非常。而且,哪怕明湛知道他的出身,亦未多言,反而多方回护,依旧信任。一个君王能给予臣子的最大信任,也不过如此了。哪怕林永裳真的背叛朝廷,他在公子那里能得到什么?一个来送信的属下就敢对他露出不耐烦来。相比之下,明湛身边儿最红的何玉何公公都会对林永裳笑脸相迎。林永裳能活到现在,早已看透世情。再多的艰难委屈,他依旧心志坚定,清廉自持,嫉恶如仇。如林永裳这等人,若是心里扭曲,仇恨朝廷,也等不到现在了。何况,当他知道大同之事都是那人策划出来的,更加心添厌恶,不愿与之共谋。林永裳是个非常有决断的人,既然是道不同,那么,特意来总督府寻他的人就不能再留了。毕竟,他身边儿,有明湛的人。可惜侍卫甲未能将人活捉。侍卫甲将那件信物双手奉予林永裳,林永裳摇头,&ldo;这也算证物了,你拿着吧,将来立案查证,或者用得着。&rdo;侍卫甲将东西收起,行礼退下。林永裳不明白,一个人究竟经过了什么事,怎会有这样翻天覆地变化。他还记得那个人,功课好,悟性佳,对谁都是温和有礼,优雅相对,与那位喜怒无常的太子爷完全不一样。那人曾对他道,&ldo;阿业,你现在伴我念书。以后,我长大了,可以为皇祖父当差时,你也随我当差,好不好?&rdo;好不好?当然好,那时林永裳年纪尚小,他既不姓林,也并不叫林永裳。他想的是,现在伴着太子世子念书,待日后,太子世子登基,君为明君,臣为贤臣,一世足矣。物是人非事事休。林永裳现在不姓范,也不再是单纯懵懂的太子世子的伴读阿业。那人,想必也不是旧时模样了吧?公子没有看到派去林永裳处的侍卫回来,便已知林永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