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乱世绿林传 > 第一百四回 小勇归途收二将 克郎攻城当先锋

第一百四回 小勇归途收二将 克郎攻城当先锋 (第1页)

作者:易买生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话说郝氏得知夫君阵亡,悲痛欲绝,便要悬梁自尽,魂追郎君,慌得月芳忙上前解救。众姐妹闻知,又一同来到马府,日夜守护劝慰,过了些时,这郝氏才渐渐收了心,不提。

却说义军先锋洪可郎与副先锋刘金禅率一千兵马途经衡州耒阳,日夜兼程来到土富山与曾询会合,赵贤君得知,慌忙亲自下山,迎接两位先锋来到营中。这曾询见来了这两位名不见真传的小将来当先锋,很是不解,问洪可郎道:“洪先锋带了多少兵马来打先锋?”

洪可郎道:“将士共一千人。”

曾询笑了笑,不好再说什么,只道:“你等一路行来,鞍马劳顿,先好好歇息歇息罢。”

洪可郎涉世不深,哪知深浅,便道:“我等既然来了,何不趁敌不备,先去郴州挑战一下那焦野,如那厮不敌,我趁势攻击,如何?”

曾询一听,想这小子真还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哼了哼道:“若你这一千兵马能攻得了郴州,我就不用请盟主再派援军了,还是等元帅大军到了再议罢。”

洪可郎还要争辩,一旁的赵贤君明白曾将军有轻视洪将军之意,而这洪将军又是一个说话不知深浅的人,怕引起内讧,只得对洪可郎道:“郴州之敌,不可小觑,城内尚有三四千兵马,依城高墙厚坚守,还配有不少火炮,若非数倍于敌军之勇士,难以攻城,故曾将军只能等大军到了以后,才能商定对策。常言道:兵未动谋先行,洪将军先歇着,等大军到了以后,再定夺不迟。”

刘金禅一听,也点头道:“赵头领说得没错,还是等后续大军到来后再说罢!”

洪可郎一听有理,也不好再坚持,于是命军士先且安营扎寨,不在话下。

次日下午,刘尚、冯平率五千兵马来到土富山,曾询、赵贤君、洪可郎与刘金禅等下山迎接。赵贤君见了刘尚、冯平,忙施礼相谢,道:“若不是元帅军师火派兵相救,我等均亡命土富山矣!”

刘尚、冯平等也一一还礼,刘尚笑道:“你我已是一家人,何必如此客套!”

冯平见了赵贤君,笑道:“赵兄弟与贫道只是偶尔相识,又是数十年没有谋面,想不到还能想到贫道。”

赵贤君道:“愚弟与师兄相会之时,念念不忘师兄之厚德博学,满腹经纶,高风亮节,虽已经数载,师兄之谆谆教导,犹音在耳,岂敢相忘!

没想到师兄还没能忘记愚弟,危难之中,毅然相助。”

冯平笑道:“你我共襄义举,危难之际,岂能袖手旁观。”

众人寒暄了一番,到了山上,一面安顿兵马,一道共议取郴州之事。

赵贤君道:“我等同曾将军的援军联合袭击焦野、郑豪之后,其已率残部退回郴州城,吾料郴州元军经此败后,暂不会出城与我决战,只会死守不出。”

冯平道:“郴州现主将是谁,其勇谋如何?”

赵贤君道:“城里主将乃是守备李小勇,此人乃是原湖广行省副将李云老将军的大公子,有万夫不当之勇,其功夫胜过他父亲,且文武兼备。李云老将军因年迈已离职回到溆浦老家,只是听说不久前那李云一家横遭了大祸,李老将军同其三个儿子被人杀害,这李小勇得知后,慌忙离城回家奔丧。”

刘尚听了,大惊,道:“原来他就是李云的儿子,真是冤家路窄。”

就把自己回辰溪途中,徐小红误入将军府,李云的小儿子欲行非礼,被兴阳、方云等相救,杀了李云一家四口之事说了一遍。赵贤君听了,惊叹不已,道:“原来元帅就是杀他一家的凶手,这李小勇要是晓得,就与元帅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岂能就此罢休。”

冯平笑道:“既然有此等冤家,正是我攻城的机会。”

众人一听,疑惑不解,冯平道:“吾正担心那李小勇闭门不出,若是晓得刘元帅在城门挑战,他岂忍耐得住?我等出言激一激他,他必出城报仇,我等可趁其出城之机,夺门而进。”

众人听了,忙点头称妙。冯平道:“郴州乃湘南重镇,扼湖广咽喉要地,我等既来此,无论如何,必夺取之。”

便命洪可郎、刘金禅仍率部为前部先锋,洪凯为向导;曾询、赵贤君为中路先锋,刘尚同自己为后军,兵郴州,先围了城,再趁势夺之。

却说郴州守将李小勇接到家中突遭横祸的消息,如睛天霹雷,一时两眼黑,晕倒在地,慌得众人急急救醒。待清醒过来,恨得咬牙切齿,忙告假回了溆浦,到了家中一看,得知家父与三弟、四弟和五弟系被衡州铁顶寨的叛匪女匪孙碧云及元帅刘尚等所为,直气得浑身抖,击掌顿足道:“我李小勇不除孙、刘匪贼,誓不为人!”

一时合家举丧,将一家四口送上山,此事轰动了溆浦县,合城百姓见义军除了这股欺男霸女的恶势力,暗自欣喜不已,纷纷奔走相告。这李小勇办完了丧事,正要寻这伙匪贼行踪,却见郴州来人急报,称郴州已被叛军围困,路府李总管与腾尔大人请李将军办完老爷丧事后,回郴州守城退兵。李小勇闻讯,叹息道:“朝廷已虚弱,叛匪四起,战事不断,家遭横祸,连郴州也不得安宁。”

军情紧急,不敢耽搁,只得打点回郴州。

次日一早,正要出门,却见前门守卫来报,黔阳守将岳宏,要来投靠李将军。李小勇一听,惊疑道:“他一个黔阳守将,如何却来投靠我?”

急忙出门迎接,见了岳宏,还是军官打扮,带了几个兵士,李小勇一见,忙趋上前,二人行了礼,小勇道:“老兄在黔阳任职,怎么到这里来了?”

岳宏一听,摇了摇头,道:“一言难尽。待到了府上,听我慢慢细说罢。”

小勇忙将其引到府上客厅坐了。原来这岳宏原先就因剿匪不力,差点全军覆没,被朝廷革职查办,后被李小勇当保,降为黔阳县做个马军头目,故此二人相识。谁知此次又是被土匪所害,那土匪岂不生生是岳宏的克星!

这岳宏便道:“说来话长,原想托将军的保举,在那小小的偏远之地黔阳县衙做个马军头目,也不会有什么闪失,也是愚兄时运不济,喝口凉水也塞牙,谁想一股衡州的叛军从天而降,偏偏降到我这小小县城,我原也没有把这伙叛军放在眼里,就有些轻敌,哪曾想领头的却是衡州叛军女匪孙碧云和大元帅刘尚,我等哪是她等的对手,被打得落荒而逃,县城也丢了,也不敢去上司那儿送死,只得带着这几个弟兄流落到此,昨闻将军府上在举行大丧,将军也正在府中,这才带领几外兄弟来投奔将军。”

李小勇一听,更是直恨得胸痛,气咻咻道:“如此说来,这贼孙碧云和刘尚,竟是我等二人不共戴天的死敌了!”

岳宏一听,惊疑道:“难道那贼孙碧云和刘尚也得罪将军不成?”

李小勇恨恨道:“不瞒兄弟说,我家父亲及三个兄弟惨遭杀害,全是这贼孙碧云和刘尚所为。”

岳宏一听,大惊,道:“这是何故?”

李小勇只得把一家被祸情形细细说了,道:“我也正收到郴州报来叛军围攻我郴州城的消息,正要回城,既然兄弟前来,如兄长不嫌弃,就一起随我到郴州去,如何?”

岳宏一听,哪有不愿之理,道:“兄弟我已是走投无路,既然将军愿意收留,兄弟们情愿追随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李小勇一听,大喜道:“现在叛匪猖狂,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就凭岳兄一身功夫,先委屈你做郴州守军一个副千户,等兄长立功之后,再呈请朝廷官复原职,如何?”

这岳宏原以为自己在官场已走到尽头,没想到今日又遇上李小勇,言投意合,柳暗花明,不禁欢喜,道:“兄弟已将此身托付将军,全凭将军作主就是。”

小勇一听,更是欢喜,忙命家人安排酒宴,为岳兄弟等接风洗尘。

次日,李小勇吩咐夫人代他在家守孝,自己带岳宏等十几个随从,一大清早就从溆浦出,经白马山,入永州路过阳明山。这阳明山是零陵县最高最险的一座山,山高数千丈,因山面多是朝阳,故此而得名,山上怪石嶙峋,峰路险绝,只有一条通往新田、桂阳再进郴州的古道。李小勇等进了古道,对岳宏道:“此路段常不清静,经常有土匪出没,我等须小心为妙。你且先行,吾来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