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乱世绿林传 > 第119回 兴阳攻城受挫 于光胸狭排异

第119回 兴阳攻城受挫 于光胸狭排异 (第1页)

作者:易买生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却说易兴阳、洪可郎与王克平率军攻打夔州,这夔州却在三峡附近,若走水路沿长江逆江而上,兴阳一无水军,二是还要渡过尚被元军控制的峡州,水路难行,只得放弃走水路,选择从西南6路,穿越武陵山脉至夔州。兴阳率大军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翻峻岭,越天险,走了半月,兵至瞿塘关附近,宽阔的长江便呈见在眼前,便闻江水滔滔,洪流滚滚。这衡州义军大部出身绿林,熟知深山老林,此时此刻面对激流湍急,骇浪澎湃的长江,惊叹不已。易兴阳下令大军在距江十余里处安营扎寨,派人访问当地樵夫渔夫,打听夔州城内的情况及兵力布置。

这兴阳不打听不打紧,一打听,才得知城内驻军并非当初探明的五千多人,而是已增至一万一千余人,元军主将宽彻铁木,无论智谋武功都十分了得,手下五名副将人称五虎上将,十几名千总,阵营严整,尤其两千铁骑更是训练有素。又得知这夔州全城,依江而倨,分为夔州城与白帝城两部分,夔州城内为商业居住处,白帝城为军府所在地。这夔州城纵横十里左右,包括白帝山、鸡公山、马岭在内。宋朝末年,为防蒙古人入侵,筑城墙十数余里,重要处城墙高十数丈。一面临江,一面临山,地势险峻,城壁高深,易守难攻。

易兴阳一时心里凉了半截,便与洪可郎、王克平商议如何攻城。王克平道:“我等率军来时,只晓得夔州守军五千,现在已是一万一千余人,元军以江为堑,在江岸据险而守,而我等也只有一万余马步军,面对大江,既无水军,又无战船装备,如何过江夺城?”

洪可郎道:“看如此地势,只有请求朝廷增兵,派了水军战船来,方有破城胜算。”

易兴阳思忖良久,叹息道:“我等现今在陈天子麾下,比不得在我原义军刘冯领之下,处处都受制掣,现既来之,我等如一仗都不打,就请求朝廷增兵,恐受上官指责,言我畏敌不前,何况这次攻打夔州,又是吾主动请缨,不管怎么说,也要先打上一仗,才敢请兵。”

王克平道:“如果要打,不如我等先乘元军不备,迅攻打夔州商业居住区,然后围住白帝城,控制白帝城周边要道,围困元军,切断其粮草,逼他出城与我交战。”

洪可郎道:“攻打夔州商业居住区不难,只是我等面对这两里路宽的长江,没有水军,这一万兵马如何过得了?”

兴阳一听,忽然想起黔阳的杨蛟龙手下有数百位善于水性的船帮兄弟,欣喜道:“有了!

有了!”

洪可郞、王克平一惊,道:“你又有什么主意?”

易兴阳道:“若说水军,三年前我跟孙盟主和刘元帅到辰溪祭祖时,途经麻阳县结识杨蛟龙水军,后杨与刘元帅结拜兄弟,孙盟主下令攻打黔阳城,并命杨蛟龙做了黔阳县令。这杨兄手下有一帮船帮兄弟,少说也有三四百之众,个个深通水性,身怀绝技,正好派上用场,不如召他们前来渡江取夔州。”

王克平一听,觉得有理,道:“只要能有水军载我军渡江,攻城才有胜算。既然有这支水军,就报督军,请他呈报张太尉令调杨蛟龙部罢。”

易兴阳一听,摇了摇头,道:“不可,军情紧急,如报于督军,如督军不敢擅自作主,还要呈报张太尉,这督军和张太尉还远在武汉行都,这样一来,耽搁太久,若敌闻知,有所防备,我等夺城就更难了,如若那张太尉不了兵,还要奏报天子,就更难办了。兵贵神,不若我等瞒了于督军,以免节外生枝,只派蒋怀斌去禀报元帅和军师,调杨兄来夔州罢。”

王克平一听,只得依了,忙向刘尚修了书,易兴阳忙命蒋怀斌持书,连夜带上数人去衡州禀报元帅和军师,取杨蛟龙水军前来助战。

这蒋怀斌受命,一行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到了衡州大将军府,见了刘尚和冯平,递上陈虎的书信,说了欲取杨蛟龙水军助攻夔州一事。冯平看了信,道:“为何不向朝廷要水军相助?”

蒋怀斌道:“军情紧急,易将军担心向朝廷增派水军,要通过很多关节,路途又长,耽搁军情,如果朝廷不派,更是被动。我既然有此水军,距离长江不远,可连夜赶到战场,且这支水军能征善战,服从命令,正好为我所用。”

冯平一听,摇了摇头,道:“兴阳、可郞将军不明事理,王克平大事糊涂!

此举虽好,然也难免惹祸,给人以口实。”

刘尚惊问其故,冯平道:“朝廷既派有督军,如此调令大军,竟不报告,擅自作主,如督军心胸大度,光明磊落,也还罢了,若是遇上心胸狭窄,对我义军心存芥蒂之人,从中作梗,那就糟了。”

刘尚道:“如此我便如何是好?”

冯平道:“我汉军到江边开战,岂能无水军?既然易、洪、王等将军已作好请杨蛟龙水军助攻夔州的准备,我若不派,必破城无望,军情紧急,也耽误不得,不如我先派了水军助战,若能借助水军,破了夔州,至少也能将功抵过。我这边也修一书,言明私自派军之事,向张太尉说明原委,请罪在先,尚可为易、洪、王三将军开脱此罪过。”

于是一面代刘尚修书给杨蛟龙,令迅兵助易将军攻夔州,并令宝庆武冈守军调三百匹快马给杨蛟龙,要他日夜兼程赶赴夔州,一刻也不能耽搁。一面修书给张太尉,言明派兵情由且请宽宥等语,派一心腹急赴武昌张太尉府,呈报张太尉,并请蒋怀斌告诫易、洪、王三将军,虽是战事紧急,可不请令于督军,然若是督军要参与指挥战事,必遵其指令,不得违抗,切莫意气行事。一旦夔州攻克,令杨蛟龙迅返回黔阳,不要贪恋夔州,更不要让杨蛟龙等去见于督军等朝廷之人。蒋怀斌一一遵命,慌忙告别刘尚、冯平,疾向黔阳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且说杨蛟龙接到刘尚手谕之后,知军情紧急,立即通知船帮青壮汉子做好准备,带上水具和伍林、杨洪仲送来的马匹,连夜与蒋怀斌出。一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艰难行了十余日,方到了瞿塘关与兴阳、可郞、克平等相会。兴阳见了,欢喜不已,道:“有杨兄前来相助,我等如虎添翼,所向披靡矣!”

众人寒暄毕,杨蛟龙便要请兴阳带领察看江面敌防守情况,克平道:“杨将军刚到,鞍马劳顿,先歇息一晚再查探也不迟。”

杨蛟龙道:“为兄弟效力杀敌,这些劳苦算得什么,今天若是不探明白,吾这一晚都睡不得安稳。”

兴阳无奈,只得陪杨蛟龙到了江边,细细查看并问明了对方守军情况。

杨蛟龙细细观看了一整天,便向易兴阳、洪可郞、王克平道:“我观这江面,虽有两里之宽,水流湍急,对岸城墙傍水而建,墙高且厚,城楼上有守军巡守,欲渡江攻上城墙,即便是有我识水性的水军相助,以万余兵力相攻,仍会以付出巨大伤亡而未必得逞。在下之意,只有趁黑夜潜行渡江,偷袭上城墙,才有胜算,不知我义军来此,敌已察觉否?”

兴阳道:“我等原看了这一带地形,就觉得不宜强攻,只有偷袭,因此大军来后,只在此下游敌观察不到的地处扎营,控制烟火,不让敌察觉。好在这些天连日来都是雾天,少见晴天,江两岸少有船只往来,想敌应仍未觉察。”

杨蛟龙一听,大喜,道:“若如此,我等大事易成矣!”

便请兴阳挑选一千名兵士,随同杨蛟龙的水军上山伐竹,编制竹排,一面请陈虎挑选一千名弓箭手,选一水流湍急之河道,在河水中竹排上练习射箭之术。

兴阳一听,又觉为难,道:“我观察此地,均是石山峻岭,难见竹林,如何是好?”

杨蛟龙道:“兄弟不必担忧,我等一路来时,细心观察过沿途风景,距此地三四十余里外,便有一片竹林,做千余个竹排,也尽够使用了,只要多派兵士,伐了做好竹排搬来就是。”

兴阳听了,大喜,忙派出三千人马,前去伐竹做排。

又过了十余日,杨蛟龙率众兵士做好了竹排运来,又忙组织兵士操练,一切精心安排部署妥当,便选了一个浓雾天,将万余大军转移到了夔州上游五六里处,选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先是精心挑选了两百名识水性有功夫的将士,由杨蛟龙、易兴阳亲自率领,暗暗放了数十个竹排,神不知鬼不觉,顺水流悄悄划到了江对岸城墙下抛锚。城楼上虽是有兵士日夜巡逻,哪里会晓得竟有水军黑夜渡江,杨蛟龙率众叭在城墙根下细看动静,看城墙上一队巡兵举着火把走过,便悄悄搭了云梯,众人一涌而上,不想城楼上一角箭楼处还有两个哨兵,听见这面声音异常,便警觉起来,忙点起火把,向这边走来,杨蛟龙见状,忙令弓箭手射杀,十多位弓箭手忙向火光处齐射,两位哨兵登时中箭,前面一人中脸喉部,已说不出话,后面的哨兵虽是中箭,却没有伤要害,惨叫了两声便喊:“有贼!

有贼!”

被众人上前,一刀送命,城墙上的巡逻队也有五十余人,听见这边有动静,举着火把,忙折了回来,易兴阳、杨蛟龙一见,忙趁黑率众蹲在一旁,见巡兵靠近,疾步上前,率众杀来,这些巡兵,已是猝不及防,又哪是兴阳的对手,一时被兴阳杀的死伤一片,众元军见势不妙,忙一边逃跑一边高喊:“汉军来了!

汉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