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1页)

作者:假酒喝了头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银子谁不喜欢呢?

种田,修补水利,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苦差事。

伍锦他们出的时候,是跟着张莫的镖局分局一起出的。

是的,之前祁秋年提过要张莫开一条京城到建渝州府的路线,张莫回去找兄弟们商量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跟着侯爷干。

只不过他们钱不太够,祁秋年投了一部分初始资金。

前段时间祁秋年和苏寻安的信件来往,都是张莫镖局运货途中顺道送来的。

这次他们出,祁秋年也写了信,不过这次没给张莫,直接给了伍锦。

算是表达一下自己的信任。

果然,拿到信的伍锦,对他的态度更加尊敬了。

收服人心,祁秋年还是有一套的。

送走伍锦他们,祁秋年这边算是闲下来了,但他还要做一些之后的规划。

食之禅的生意一如既往的平稳,春闱时的文豪盛会,也早就落下的帷幕,烟锁池塘柳到最后也没有人获得高级贵宾的奖励。

是有几人对上了下联,但学子们谁都不服气,哪个都不满意,奖励给谁都不合适。

最后祁秋年只能换成了其他的奖励。

那些祁秋年从家乡带来的诗词,也从食之禅撤下来了,

只不过食之禅的书香气息,以及学习氛围却没有因此消散。

如今,也有不少学子在休沐的时候去食之禅点一壶水果茶,与同窗一起探讨学问。

而那些诗集,通过进京赶考的学子,几乎已经传播到全国去了。

最近有人问起了那些诗集什么时候才能刊印。

听说许多外地的学子,还有书院,都派人来食之禅打探过口风。

有的贫困学子甚至自告奋勇,想来替他抄书。

把诗集刊印出版,这是祁秋年之前就答应过的。

其实他有打印机,只要把那些诗词稍加排版整理,唰唰唰地几下就可以打印出来了,简单装订成册就能出售了。

但是祁秋年不打算这么做,也算是他不想自己太过于依赖后世的机械了。

他才二十多岁,如果运气好的话,他活个八十多岁应该没问题,他还需要在这个时代度过漫长的一生,他总要学着适应这个落后时代带来不便利。

他空间里的机械虽然多,但这些器械也终究会有老化的一天,复印材料也总有用完的一天。

如今的技术有限,他也不知道往后是否还能研究出这些机械的替代品,让他再次过上便利的生活。

所以,如今他除了自己日常使用之外,其他的东西,他尽量用这个时代能实现的平替。

比如说这印刷术。

大晋现目前的印刷技术还停留在雕版印刷上,如果只是需要复制大批量同样的内容的话,雕版印刷其实还是很方便的,比如说四书五经,一个雕版能用几辈子了。

其余的杂书,说实际点,除非流传较广的,会有人愿意刻一个雕版,其他的大多都是雇佣读书人抄写。

实在是因为雕版要刻完整本书,投入成本太高了。

至于像这种诗集这样的书籍,每篇每页都不一样的话,雕版就显得有些鸡肋了。

这让祁秋年想到了活字印刷,将常用字全部雕刻成小方块,需要用到的时候,再拿出来排列组合。

大大降低了成本问题。

只是选择活字的原料上,祁秋年还在琢磨。

起初,毕明活字印刷的时候用的原材料是胶泥,也就是陶制模板,能用,但损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