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爸爸的外公叫我什么 > 第258章 看中小寡妇

第258章 看中小寡妇 (第1页)

作者:哈尔大叔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二赖子骑三轮车拉着刘彤和她的母亲,从城里往家赶路,这事很是蹊跷,四姑娘和大成都犯嘀咕,一时猜不出所以然来。

原来,二赖子之前因窝藏和私卖金麒麟,隐瞒真相,不老实交代,不仅一千四百元钱和另一只金麒麟被没收,而且被公安拘留了十五天。

二赖子在拘留所里度过了难熬的半个月,被释放出来之后,又回到了幸福屯。

当二赖子出现在幸福屯的时候,幸福屯的父老乡亲无不对他嗤之以鼻。

大伙心里都有一杆秤,就因为二赖子的所作所为才导致牤子一家人如今的境遇。

二赖子在幸福屯不招待见,这对他无所谓,他压根就没想重回生产队当社员。

他曾经一心想在城里参与地下赌场放高利贷,如今没了本钱,这个躺着挣大钱的想法破灭了,他不能白日做梦,必须面对现实。

此时的二赖子已是身无分文,两手空空,家里只剩下一辆三轮车,由他父亲乔万福照管着。

三轮车是二赖子的救世主。他准备从头再来,进城靠蹬三轮车拉货赚钱。

进城拉货容易,住的地方却出现了新情况。

之前,二赖子在城里一直住刘彤的房子。可是,这次从拘留所里回来,刘彤的房子却住不成了。

怎么回事?

原来,二赖子受牤子一家的家庭成分影响,尽管百秋已经亡故,他毕竟是何家的姑爷,而且又犯有前科,为此,刘彤的父亲刘忠诚有意与这样的人彻底划清界限,吩咐刘彤要回了城里房子的钥匙,不准再把房子借给二赖子。

刘彤对二赖子无感,无所谓借与不借给他房子,既然父亲说了,她便亲自找到二赖子,要回了城里房子的房门钥匙。

二赖子不愧是赖子,没有刘彤家的房门钥匙,照样进城。

于是,他在幸福屯与金妮厮混几日,又骑着三轮车出了。

进城没了住处,自己又身无分文,租不起房子,怎么办?

也许对于旁人这的确是个难题,但对于二赖子根本算不上事儿。

这小子知道刘彤一时半会不会再住她家那个房子,这小子干脆把她家的房门锁撬开,换了锁继续居住,反正刘彤在乡下,一时也不会知道,何乐而不为?

就这样,二赖子又偷偷地在刘彤的房子里住下,邻居们没觉得有什么变化。

不仅如此,二赖子还经常维护讨好周围的邻居,因为有三轮车,谁家有用得着的地方,他都愿意帮忙,邻居们对他都高看一眼。

二赖子胆大妄为,说话不着调,偶尔言语中挑逗邻居中的矿工家属妇女,那些妇女还很受用,甚至有个别妇女寂寞难耐,主动投怀送抱,二赖子来者不拒,往往各取所需,轻松得手,彼此心照不宣。

二赖子不忘从那些等爱的女人手中榨取好处,平时吃的用的,洗的涮的基本上不用他操心,有人上赶着帮忙,他乐得清闲自在。

这样的日子看似轻松快活,其实二赖子在城里并不好混。

他白天到处打游击用三轮车拉货,街上有治安巡逻人员,他没有城里户口,仅凭进城介绍信不可以搞这种非法经营。

二赖子无奈,只好东躲西藏,因为认识一些街头混混,能及时为他通风报信,暂时还勉强混得下去。

可是,这样的好日子不长。

因为刘彤和她的母亲与刘忠诚闹别扭,加之刘彤被牤子再次拒绝后心情不好,母女俩准备到城里住一段时间。

刘彤母亲还有一个目的,是想帮刘彤在城里再找个男人成个家,若是暂时达不成心愿,再回乡下之前,准备把房子租给别人,房子要有人看管,不能空闲着。

这一日,刘彤陪着母亲搭乘拉脚马车进了城。

让母女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彤和母亲来到城里,现自己的钥匙打不开自家的门锁,仔细一看,现原来的门锁已经被换掉了,向周围的邻居打听才知道,二赖子始终住在这里。

这可把刘彤和她的母亲气坏了,立马准备报告给属地西安煤矿保卫科。

这时,邻居却说出了一件让刘彤和她的母亲意想不到的事,让母女俩打消了报案的念头。

有邻居说,十天前的一天傍晚,可能是小孩玩火,也可能是谁吸烟将未燃烬的烟头扔到了刘彤家的院子里,弄着了院子里的易燃物,火势蔓延,已经将窗棂纸燎着了,眼看要烧到房子,多亏二赖子回来及时,打开房门,和邻居们一起把火扑灭了,否则烧毁自家房子不说,甚至有可能火烧连营,弄不好整趟公房都会遭殃。

刘彤和她的母亲听说后心有余悸,吓出了一身冷汗,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两人趴门缝仔细看看房子门窗,依稀还能看得见有火烧火燎的痕迹,现在都已经修缮好了。

母女俩心想,二赖子虽然可恨,但这件事若不是他在场,后患无穷,多亏有这么个人,才避免了一场火灾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母女俩心里的气消了一半,进不去屋,把随身物品寄放在邻居家,两人准备去逛街。

邻居一直怀疑刘彤和二赖子的关系,策略地问起,刘彤还是支吾说,两人是姐弟。

有邻居不停夸奖二赖子的好,夸得刘彤和她的母亲莫名其妙,根本不相信,不过,二赖子倒是没给她们添乱,反而增光添彩了。

傍晚,二赖子拉着一三轮车煤块回来,现刘彤和她的母亲站在门口,心想,这下坏了,还不得兴师问罪。

二赖子自知做事不光彩,属于私闯民宅,这事若追究起来,他得吃不了兜着走。

怎么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