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兰芝兰芝 > 第3章 爹爹请相信女儿

第3章 爹爹请相信女儿 (第1页)

作者:柯雪岚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兰芝听动静,知道是爹爹进来了,放下手中的纸笔,跪着转身,向舒老爷磕了个头,“爹爹。”

看守婆子说的不错,看着铺了满地的笔墨纸砚,舒老爷相信女儿兰芝确实在抄东西,连给自己行礼都要跪着,舒老爷有些心软了。

舒老爷向舒家先祖行过礼后,开口问,“你在抄什么?”

想想还在病榻上缠绵的小女儿,舒老爷逼着自己冷着脸。

“五妹妹不慎落水,女儿在祖先面前抄些经书,祈求祖先和神佛庇佑五妹妹化险为夷,早日康复。”

兰芝如实相告,她真的不希望五妹妹有事。

舒老爷感觉心被揉了一下,他是相信三女儿的。

“你五妹妹是因何落水的。”

舒老爷的语气略微柔和了些。

“爹爹,不是女儿,请爹爹明察。”

兰芝说着又给舒老爷磕了一个头。

舒老爷没有说话,只是再次向舒家先祖行礼。

“爹爹从小教导女儿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即便是家中仆妇有犯错的,爹爹也不忍打杀。家中兄弟姊妹亦是宽已待下。对待仆妇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自家姐妹,女儿就算再铁石心肠,又怎会推自己的亲妹妹下水,若五妹妹有任何闪失,女儿岂非人人得而诛之。”

说着,兰芝已是泪流满面。

“再者说,女儿虽与五妹妹并不亲厚,但到底都是爹爹的骨肉,是血浓于水的姐妹,五妹妹才多大,女儿是姐姐,若是五妹妹做错了事,女儿又怎么会真和五妹妹计较。就算五妹妹行为无状得罪了女儿,女儿也大可禀告爹爹,求爹爹主持公道,实在不至于做到推妹妹下水这种地步。”

这倒是实话,只要兰芝找舒老爷告状,就没有告不赢的,兰芝被舒老爷偏爱的有恃无恐,委实没必要赌上自己的名声和全家的脸面去推妹妹下水。

“爹爹您是知道的,众姊妹中,女儿和二姐姐最不对付,三天一小吵,两天一大吵,女儿也请爹爹回想下,即便女儿和二姐姐闹得再凶,最严重的一次也就是摔坏了二姐姐的玉佩,从未动过手。”

这也是实话,二姑娘仗着张氏夫人的宠爱,多少有些蛮横,三姑娘仗着舒老爷的偏爱,又处处不服二姑娘,从小到大,这姐妹俩不知道吵过多少次,闹过多少次,但两人都很有分寸,从未动过手,也是因为二人只是口舌之争,舒老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她们去了,谁家院里兄弟姐妹没有吵过架、拌过嘴。闹得最凶的一次,是张氏夫人亲自到舒老爷面前告状,说是三姑娘摔碎了二姑娘的玉佩,几下盘问后得知,二姑娘剪烂了三姑娘的帕子和荷包,于是各打五十大板,让二人各抄一遍女四书才算完事。

听到此处,舒老爷脸色好看不少,兰芝知道,爹爹听进去了,索性再努一把力,“再过半月,就是二姐姐的及笄礼,及笄礼对于我们闺阁女儿来说,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大事,夫人为此事也是忙的焦头烂额,女儿知道好歹,绝不敢也绝不会在这样的好日子里触夫人和二姐姐的霉头,不顾及舒家的脸面。”

大夏朝习俗,女子及笄礼,家中女眷,上到老祖宗,下到襁褓孩童,都会观礼(当然姨娘除外)。也就是说,二姑娘琼芝的及笄礼,家中的夫人、两位少夫人、五位姑娘都会出来观礼,与舒家交好的人家,也会来观礼,真若到时候,舒家女眷少了谁,都不太好对外交代。纸终究包不住火,怕是不用等琼芝及笄礼毕,舒家姑娘不和,大打出手,险些送了性命的事就会传遍整个京城,舒家的脸面也算是彻底完了。

舒老爷点了点头,三女儿是自己捧在手心长大的,几个女儿中,自己也最喜欢三女儿。平心而论,论样貌,论才学,论品性,三女儿是最出众的,三女儿是七窍玲珑心,绝不会做出对舒家不利的事,这点子自信,舒老爷还是有的。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三女儿喜欢和二女儿别苗头。

“女儿知道,爹爹是信女儿的,爹爹只是生气女儿当众顶撞爹爹,”

舒老爷愕然,事突然,除了二女儿之外,几个女儿都在池塘边,五女儿落水,离她最近的就是三女儿,下人们又说几个姑娘像是在玩闹。自己虽不愿相信三女儿是有意为之,却也实实在在怀疑过三女儿。加上当时,一向乖巧听话的三女儿态度强硬,挑战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盛怒之下,将三女儿关进了家祠。事后想想,反倒觉得像是姐妹们玩闹失手所致,如今听三女儿这么说,联想到当时三女儿的态度,其中怕是另有隐情。“女儿受了委屈,自是要向爹爹哭诉的,只是女儿一味想着自己的委屈,没有考虑到爹爹、五妹妹和其他人的感受,却是女儿的过错,爹爹责罚女儿,女儿无话可说。”

兰芝说的诚恳,泪水早已打湿了她姣好的面容,再次向舒老爷磕头请罪,舒老爷甚至有些于心不忍,三女儿还是懂事的,“女儿想在祖先面前多抄写些佛经,只愿五妹妹平安无事。”

兰芝伏在地上说道。

“我记得,你姨娘是不信佛的。”

舒老爷故意不去看跪在地上的兰芝,似是转移了话题。

“爹爹说的不错,经书是女儿吩咐女使送来的,想来女使们,是求了夫人才得的。”

兰芝据实以告,大概率是采薇从夫人那里求来的。

舒老爷点了点头,他确实是从张氏夫人那边听来的,也在来家祠的路上撞上了给兰芝送佛经的小女使。

“起来吧,我差人送你回去,夜深了,就不要抄了,仔细伤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