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婚事 (第1页)

作者:柯雪岚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舒家如今确实是了不得了,舒家长子舒岩哲常年戍边,因四方城之事,深得圣上青眼。舒家二子舒岩博、舒家三子舒岩修都是进士出身,舒家还有兰芝这个成王妃,舒家的姻亲张家、姜家、曹家、薛家也都不容小觑。

春闱已过,舒家三子的婚事也该提上日程,琼芝和云芝的婚事也要加紧才是。舒老爷几经思量,还是决定给舒颜修找个有力的靠山岳家,琼芝到底是嫡女,又有张家的缘故在,还是找一个闲职的富贵人家。还有云芝,不是舒老爷偏心,云芝说到底只是庶出,如今虽有人提亲,可很少会提及云芝,像英芝一般,找个“潜力股”

,杨姨娘不一定会愿意,不如找个和舒家差不多的人家,门当户对,旁人就算多嘴,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舒老爷打定了主意,便着手打听人家,舒岩修是男子,主动一些倒也没什么,琼芝和云芝倒是不好太主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北边雪灾的事情刚按下去,南边又不安生了。此次恩科开的快,也是圣上存了要从新科进士中选人出使南国的意思。南国如今瘟疫肆行,南国的国书上只提瘟疫严重,只字未提南国公主和亲之事。只是使臣言明南国公主,心忧子民,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大夏在南国的眼线打探到,南国有在暗地里接触北梁。同样的,北梁曾送国书,请求大夏公主入北梁和亲。按两国邦交礼仪,也该遣使臣入大夏才是,如今也如泥牛入海,毫无音信,北梁也不再提及和亲之事,倒像是从来没有这件事一般。大夏眼线也打探到,北梁在暗中接触南国。就此事,官员们基本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既然大夏与北梁,大夏与南国都有修好之意,大夏可派使臣询问,三方睦邻友好,百姓安居乐业;另一派则主张,北梁与南国,如今都没了动静,便不得不防,可整顿军备,以备不时之需。

朝堂上因此事整日剑拔弩张,京城中各种传言也是纷纷扬扬。如此热闹,舒家怎会不知,只是这类公事,舒家老爷和舒家少爷,都是只在书房谈谈,舒家女眷都很有默契的避开这个敏感话题,如今琼芝帮着两位少奶奶管家,琼芝的暴脾气,下面的人哪敢往枪口上撞。

英芝的婚事近了,自然是不得空的,琼芝帮着管家,也没什么闲工夫,兰芝身边留了一位姑姑,虽不用像之前般日日上课,兰芝在家里读书、习字、焚香、做茶、绣花、练习,倒也过得充实。祥芝和岩弘一道读书,空了的时候,还是会来找两位嫂嫂、英芝和兰芝。还有云芝,兰芝是向来不喜欢云芝的,云芝做什么、忙什么,兰芝倒是不在意。

舒老爷私底下跟大少奶奶、舒家二子夫妇打过招呼,要一起去张家,询问张老夫人的意思,这日舒老爷休沐,便是舒老爷夫妇和大少奶奶、舒家二子夫妇,一起登了张家的门。张家知道舒家登门,无事不登三宝殿,张老夫人也能猜到舒家上门的缘由。

舒老爷等张家的门,见过礼之后,简直就跟工作汇报一样,先是两位儿媳妇都有孕了,然后是舒家三子不负众望,榜上有名,再是琼芝跟着二少奶奶管家理事,愈稳重了。张老夫人听着,不住的点头,舒家子女很有出息,这便让人放心了。张氏夫人坐的笔直,听舒老爷跟张老夫人“汇报工作”

,张氏夫人脸上倍儿有面子,对着母亲,就差把“快夸我”

写在脸上了。

舒老爷的工作汇报完了,也开始切入正题,舒家三子舒岩修、琼芝和云芝的婚事。

“修儿和琼儿年纪都不小了,婚事也该定下了,小婿有了大致的人选,岳母大人见多识广,还得劳烦岳母大人,帮小婿参谋着。”

舒老爷态度诚恳,舒家早年虽对张家有恩,可张家将嫡女嫁给当时只是进士出身的舒老爷,这么些年来,又是一路栽培提拔,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张家的帮扶,就没有舒家的今天。抛开这些都不谈,张老夫人治家严谨,张家子孙出息,舒老爷也是很佩服自己这位岳母的。

张老夫人没说话,示意舒老爷继续说下去。

“修儿到底是男子,日后要独自支起门户,小婿思之再三,还是觉得得找个得力的岳家才是。小婿有意,安国公府和傅阁老家的姑娘。”

舒老爷比较看好傅家,张氏夫人看好安国公府,夫妻两人产生了分歧,父亲母亲有了争议,儿子儿媳也不好表意见,于是乎,这个难题就只能找一位能压得住舒老爷和张氏夫人的人,张老夫人最为合适。大夏朝中国公府里的头一份,自然当属颖国公府沈家,自大夏开国至今,历经多朝,管他天子轮流换,我自岿然不动,颖国公府自是无人能及的。便是如今,颖国公府一跺脚,朝堂也能抖三抖。颖国公府虽门生故旧便天下,确实少有的纯臣,时时事事,考量的是天下百姓,考量的是圣上,或许,这也是颖国公府能历经多朝不倒的原因吧。安国公府是先帝亲封的,安老国公因护驾有功,得先帝亲封国公,老国公薨逝后,世子继任国公,世子的年纪,也只比舒老爷年长些,如今说亲的,便是老国公的孙女,安国公之女。

“安老国公护驾有功,受封国公,家里儿郎众多,却只有两个孙女,老国公带着身边细细教养着,这样人家的姑娘,自是错不了。”

张氏夫人先表了意见。张老夫人怎会听不出女儿的意思,安国公府只有两个孙女,婆家是安老国公亲自挑的,自是显赫人家。大姑娘出嫁时,安老国公多有不舍,通常十里红妆送女出嫁,安老国公却是数十里红妆送嫁,嫁妆别说养活大姑娘夫妇,便是养活大姑娘整个婆家都有富裕。如今老国公虽然不在了,老国公早早放话出来过,二姑娘的嫁妆要比照大姑娘。若是求娶安国公府二姑娘,单是嫁妆这一项,就足够让人看花了眼。更何况安国公府如今也是圣上面前的红人,在安国公府面前,张家、姜家、曹家都要靠边站,有安国公府的提拔,舒岩修的前程自然不用愁。但凡事有好就有坏,安国公府是很好,可就是太好了,舒家已经有了位成王妃,足够惹人注目了,便是想为儿子找个好的岳家,也不能如此张扬。

“傅阁老世代簪缨,家中子弟也是有出息的,傅家三姑娘,岳母大人也是见过的,论样貌,论品行,也是没得挑。”

傅阁老是文官清流,舒老爷私底下打听到,傅阁老已有了致仕的打算,只是如今南国也好,北梁也罢,都有些不安稳,便将这个想法搁置了。傅家姑娘自是没得挑,能在傅阁老致仕前与傅家攀上关系,傅阁老拉上一把,舒岩修也能少走不少路。而且,傅家在朝中地位,其实和张家差不多,和张老爷差不多,姜家和曹家和他们两家相比,稍微差点意思,这个靠山有力,却又没有太张扬,舒老爷很看好傅家。

张老夫人若有所思,两家都是不错的姻缘。

“琼儿的婚事,小婿也有了打算,庆国公府康家……”

“若是琼儿要定庆国公府,修儿便只能是傅家。”

张老夫人没让舒老爷把话说完。

“母亲!”

张氏夫人完全是下意识的叫了出来,叫完了才觉得自己失礼了,还是当着两个儿媳的面,自己以后还怎么拿做婆婆的款儿去教育儿媳。

“三姑娘已经是成王妃,舒家再找国公府,已是容易让人说闲话了,更何况是再找两个。”

张老夫人对着张氏夫人一脸严肃,自己这个女儿,到底也是被自己宠的不成样子,已经是做婆婆的人了,眼看着也要做祖母,还是这般脾气,脾气上来了,不管不顾的。

庆国公府康家,人丁不兴,庆老国公膝下只有两子,康家老大还是个药罐子,膝下只有一女。康家老二在康家盛极一时之际,求娶了当时风头正盛的余家女,余家是武将,家里的女儿自然也是将门虎女,进门便把家里的通房收拾了干净,生子时却是难产伤了身子,不能再生育,康家老二在余家女多年约束下,也不敢纳姨娘,是以膝下只有一子。

庆老国公薨逝,康家老大继任国公。现任庆国公,身体不好,是娘胎里带来的弱症,自会吃饭便开始吃药,这么多年来,一直如此,遍请名医,也是无用。若是有个什么不好,庆国公自然是康家老二的独子的。如今庆国公身子不好,没什么职务,康家老二也是挂了闲职,康家老二独子倒是个不错的孩子,本来也是打算走科考的路子,圣上体恤康家,已早早给了恩荫。

张老夫人自然是明白舒老爷的,琼芝好歹是舒家嫡女,又是张家唯一嫡出的外孙女,若是低嫁,自己女儿定然不会同意。既要高门大户,又要家中人口简单,还要不太引人注目,同时又得是个踏实的好孩子。高门大户好找,可这样的富贵人家,家中污遭猫的事儿自然不少,家中游手好闲、招猫逗狗的子孙也是不少。

舒老爷估计也是费了好大的工夫,才觉得庆国公府是不错的。像庆国公府这样的人家,怕是满京城也找不出第二个,即使如此,庆国公府也不是最理想的婆家,琼芝若是嫁过去,会有个难搞且剽悍的婆婆。康家老二夫妇视独子如若珍宝,琼芝若真嫁入康家,只要与夫婿一条心,好生过日子,侍奉公婆,想来也会过得不错。

“你向来性子直,有什么说什么,琼儿和你的性子很像,心思单纯,没什么城府,人口复杂的人家,琼儿怕是应付不来,庆国公府虽说有个难相与的夫人,但确实不失为一门好姻缘。”

张老夫人听完舒老爷选的人家之后,便和舒老爷的意见是一致的,傅家比安国公府更合适。

“修儿到底是男子,岳家提携是一方面,自己努力也是一方面。修儿好玩儿,三分钟热度,日后独立撑起门户,还是得有个贤内助盯着才是。”

安国公府的姑娘和傅阁老家的姑娘,张老夫人都是见过的,安国公府的姑娘自然是众星捧月,也是骄纵了些,傅家姑娘则会稳重许多,更能担任起提点舒岩修的工作。

“安国公府门第高,别说舒家,姜家、曹家都要靠边儿站,小儿媳出身甚高,大媳妇、二媳妇又该如何自处?你这个做婆婆的,又该如何教导?”

张老夫人真的是操碎了心,张氏夫人眼皮子浅,没想到这一层。

两位少奶奶也是第一次听说弟弟妹妹们的婚事,本也没指望他们拍板,只是作为哥哥嫂嫂,面对弟弟妹妹的婚事,应该知道些。刚听说舒老爷夫妇有意选安国公府时,第一反应便是日后该如何相处的问题。大少奶奶如今有孕,日后生下孩子,保不齐也要留在京城,二少奶奶自不必说,这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她们是嫂嫂不假,可这位弟妹的身份也确实尊贵,一想到这儿,二少奶奶就一阵眩晕,又不敢张扬,惹得外祖母担心,只好低头喝茶,默不作声。

“这……我……”

张氏夫人一时语塞。

“岳母大人,”

舒老爷还是给力的,打个岔,多少给张氏夫人点面子,“家母早逝,家中也没什么德高望重的长辈,小婿便想着,劳烦岳母大人,随小婿一同上门提亲,给女方的面子,还是要给到位的。”

听话听音,舒老爷知道,张老夫人是赞同自己的安排。

“博儿已成家,也就是修儿和琼儿这两个小冤家了,她们二人能有个好姻缘,老身也就放心了。”

张老夫人没有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