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第1页)

作者:無字驚鴻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第25章縱橫家人才

秦王政反正是管不了這個兒子了。

對方不知道活了多少歲,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想要掰回來,談何容易。

而且就算現在看似說服了兒子,那也沒用。他肯定比兒子先離世,等他一死,兒子繼承了王位,誰還能管得了這小子?

隨他去吧。

又不是小孩子了,當了那麼多年秦王,扶蘇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會衝動行事的。

秦王政擺擺手讓兒子消停點。

他不管扶蘇怎麼想的,扶玉岩屋蘇也少來洗腦他。有這功夫多看兩封奏摺,比什麼都強。

扶蘇乖巧地閉嘴了。

時間過得很快,派往韓地的秦吏在當地適應得不錯,看樣子再過幾個月就能徹底上手了。

其實韓國和秦國打交道的次數非常多,畢竟它就堵在大秦東出的道路上。這些年來被大秦左啃一口右啃一口的,啃到滅國時只剩下巴掌大點的地方了。

也就是說,大秦其實對於接收韓國的地皮和人口很有經驗。相比於其他地界,同化韓人是最簡單的一關了。

不獨是韓國,居住在各國交界地帶的黔都差不多。

戰國時期大家互相攻伐,邊境城池變動極大。

哪怕不算那些被戰國七雄吞併的小國,光看七雄各自占有的本國城池,也時常能夠看見歸屬權的變更。

今年打了仗,趙國贏了,於是魏國割幾座城給趙國。明年魏國來,趙國輸了,割另外幾座城還給魏國。

還的都不一定是之前搶來的那些。

六國黎庶今年是趙人明年是魏人,過幾年又變成了齊人、燕人……這麼折騰下來,誰還有國家歸屬感啊?要不是周天子實在沒有存在感,大家可能更傾向於自己是周人。

所以那些叫囂著要復國的,懷念故國的,除了各國貴族之外,也就是長期居住在遠離戰亂地的黔。

越靠近國都的,可能歸屬感越強。

——韓國除外,韓國只剩個國都了。

扶蘇並不擔心那些戰亂地帶的庶民會生事,他們才是戰國時期真正飽經風霜的人,天下能再無戰爭他們求之不得。

但是太平地界的那些就不好說了,這些人尋常也就是應付一下徵兵,自己的家園不怎麼受到侵襲。

可若是大秦的徭役太重,讓他們對比之下覺得還不如六國時期服兵役的話,那他們就可能會鬧了。

好在,庶民大部分時候鬧不起來,需要有個領頭人。

所以遷走貴族是必須的,大部分動亂都是貴族起的頭。只是全部遷入關中,隱患也很大,那些人在關中也很能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