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第1页)

作者:無字驚鴻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正好韓國前不久被打下來了,目前還處在對秦律一知半解的時期,用寬刑作為韓地暫時的律法很合適。

理由都是現成的,就說這是過渡期的秦律。讓韓人先適應適應,免得一上來就按嚴格的律法要求他們,容易引起黎庶反抗。

要是攻打其他國家時,被滅之國的舊地鬧事反叛,也很麻煩不是麼?

扶蘇命人取來制的紙張,決定把他上位後完善的寬版秦律默寫下來,再拿去呈給父親。

負責改進造紙的工匠入秦已經幾個月了,如今小有成效。只是造紙的工期比較長,第一批的紙張最近才被送上來,書寫時還很不方便。

但架不住它造價比帛書便宜得多啊!

秦律那麼多字,用帛書寫太奢侈了,用竹簡又要寫一大摞。他倒是能寫,父親看起來卻會非常費勁,運送也不方便。

考慮到第一版的紙暈墨嚴重,扶蘇換了細狼毫,這才勉強能夠順暢書寫。

這樣的紙張還遠遠不達標,想要用紙替換竹簡成為官方的書寫工具,還得繼續改進。

默寫秦律的時候扶蘇也沒閒著,順手給留在戎人部落中那位名為「蔓」的女軍師寫了一封信。

蔓是她給自己起的名字,希望自己能如同蔓草一般擁有頑強生命力,茂盛地生長。

扶蘇準備和蔓達成協議,引導諸戎多找一些大秦需要的作物,並以低價交易。

正好如今的秦國還沒有女子做官的許可,只准女子從軍。蔓顯然不適合從軍,現在回來也只能在商道上出力。

若是在部落里多待幾年,既能給大秦立功,等她功成身退回來時,大秦應該也差不多開始出現女官了,她可以直接入朝。

只是不知蔓願不願意在戎人部落多待幾年,倘若不願,扶蘇也不強求。

諸戎如此急需經商的人才,稍微運作一番就能讓合適的商人被目標部落給「擄走」,成為的軍師。

信送出去之後,扶蘇就開始專心處理國內政務。閒暇時間回來默寫秦律,花了數日總算寫完了。

這天午間,扶蘇帶著一沓裝訂成冊的秦律回到正殿。

秦王政剛用完膳就見兒子出去取了個東西,好奇地望過去,發覺是個沒見過的玩意。

秦王政便詢問道:

「這可是紙?」

扶蘇在忙活造紙一事滿朝皆知,眾人一開始都對長公子口中所說的「更輕便廉價的書寫載具」不當一回事。

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情,攜帶又輕便、造價又便宜,長公子莫不是被匠人給騙了吧?

最近是傳聞有說成品已經研製出來了,但誰都沒見到,也不清楚是不是糊弄人的。

秦王政忙於政事沒去過問這些,今日看到書冊才想起來,這個應當就是紙了。

扶蘇將律書放在父親面前,替他翻開:

「這一張張的皆為紙,可以用繩子裝訂成冊,便於收納。」

秦王政沒著急去看內容,拿過書冊仔細研究了一番。片刻後滿意地點頭,顯然對這個發明很滿意。

這么小一份冊子,重量幾乎只和單根竹簡差不多。可是翻開一看,裡面密密麻麻寫了許多字,這麼多字用十卷竹簡怕是都寫不完。

秦王政忍不住問道:

「造價幾何?」

扶蘇答道:

「原料廉價易得,只需耗費些許勞力罷了。若能令墨家繼續改進打碎紙漿的工具,成本還能再降。」

扶蘇接著又說起了造紙十分耗費水源一事。

主要是造紙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污水,需要先處理一番,祛除雜質,才能將清水倒掉。而且最好不要隨便倒入尋常河流中,避免污染飲用水。

應倒入特意挖出來的溝渠,藉此與河流錯開。再引溝渠里的水灌入大河而非尋常小河,依靠大河的自淨能力解決這個問題。

造紙所用的水溶性污染原料無非是鹼液一類的,在大江大河的巨量河水稀釋下,基本就不剩什麼了。

至於初步過濾雜質時分離出來的廢渣,都是沙塵、纖維一類的東西。其實這個也可以拿來壓製成不用於書寫的「紙」,類似紙盒等。也能拿去燃燒充作燃料,甚至是肥料。

秦王政認真聽著兒子詳細縝密的安排,又提了幾個問題。

例如鹼液如何製取的,造紙成本不高,那鹼液的製取呢?

扶蘇也一一答了。

其實鹼並不難弄,冬日可以去鹽湖尋找,直接就能撈到鹼。尋常時期可以利用草木灰制鹼,也不算麻煩。

鹽湖雖然在西部高原比較多,但其實蜀地也有。大秦境內供應的鹽不少就產自蜀中,取鹼十分方便。

秦王政考教完兒子,這才滿意地下令提高造紙工坊的規模。而後重翻開書冊,去看兒子在裡面寫了什麼。

書中扶蘇特意用了兩色的墨,將修改後的條例區分開來。

秦王政初初查看時還沒翻到異色的部分,只當兒子是抄了一遍秦律。等看到修改過後的律令,表情瞬間嚴肅起來。

扶蘇乖巧地等在一邊,等他爹罵他胡鬧。

結果等啊等,等到父親緩緩翻完全篇、等到平日裡開始處理政務的時間早一過去、等到自己蜜水都喝了數盞,也沒等來父親的一個眼神。

扶蘇的姿勢已經從態度端正的跪坐,變成了半倚在桌案上撐著腦袋翻看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