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大头鬼 (第1页)

作者:野狼獾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二月二十四日子时

人头还漂浮在空中,等待着西风将吹过汴梁城。

关于王则作乱时自称是武则天转世这件事,其实并没什么人真信,只不过凑巧王则名字里有一个则字,而且男女还有别。民间说故事编造者也颇识抬举,王则作为一个曾经作乱,此时已然伏法的贼子,再编排他的故事只怕惹来官府查禁,所以一般人都会回避。但是关于武则天当年生造的这个“瞾”

字,却高频率出现在茶余饭后,最耸动、最撩人的谈资里。

瞾的一个解释就是日月当空。这大概也是武则天造这个字的最初用意。日为阳月为阴,谁说它们只能交替出现而不能同时临天?就如同谁能说,只有男人可以坐在龙椅上。

现在这个微微光的古怪人头在空中,已经是一个远比那一轮下弦月要更大更亮的存在,这当然取决于它距离附近的人更近。

虽然这样微微泛光的东西如何能与太阳相较,但是却足够引百姓联想和盲信。这一月来的谶语应验,其实也多有些牵强,然而恐惧大致来自于人类无法自控的联想,这个场面已然足够触连锁想象。

它就是一轮子夜中天的冷日,就从傩师刚刚起舞降魔的地方升起,满足了第九句谶语的所有条件,并且带有强烈的挑衅意味——朝廷想在哪里掐灭它,它就在哪里升起。一旦它趁着今夜的东风,慢慢飘过整个边梁城上,于是第十句谶语,也就是大宋国祚将尽的预言,也将自然而然地完成。一旦恐惧的谣言开始自传播,就会如同瘟疫般迅传遍天下,那些躲在暗处,无时无刻不在窥视国朝的敌人,就会真的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来。

沈括赶到城下时,看到了这一幕。他看到了城上禁军正丢弃兵器从上面奔逃下来。他曾经也在心中怀疑过童谣和谶语的无形威力,评估其上限到底在哪里?

或许朝廷只是过度担忧,谶语的威胁并不如那些有型的威胁,比如辽国的铁林军或者西夏的铁鹞子那样强大?现在他见识到了人心的溃败。就如同战场上真正的失败,只能来自于人心的溃败。这一刻,他认识到了这种无形的,来自内心的恐惧,是如何压垮人心的。

他跟着逃跑的人群进城,一眼看前面抱着一捆衣服,正不知所措的小道士黄裳。黄裳正要逆着人群出城,被沈括一把揪住抓到没人处。

“师叔,是你?”

黄裳这才看清是沈括,眼神也不是很好。

“为何出城?”

“我听人说,妖物出现,正要去助师傅。”

他一脸无惧色道。

“你就不惧?”

“卫道除魔,何惧之有?”

小道凛然道。

“你手上抱着的是什么?”

“师兄们的道服,原本要拿到城里缝补。”

“可带着黄纸和朱砂笔?”

“都带着。”

“敢跟我上城楼杀那妖物吗?”

“敢!”

小道毫不犹豫道。

“好,好小子,跟我上去。”

两人沿着城墙马道向上走,逆着拼命奔逃下城的士兵们。原本沈括还担心会被把守城门的士兵拦住不许上城,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是被人流挤下来。马道上,旗帜和兵器、头盔丢的到处都是。

两人刚上城墙,就看到那颗人头漂浮在眼前。他停在那里,冷漠与咫尺外沈括对视,实际上那双空洞呆滞的眼睛做的恰到好处,以至于它与每一个敢于抬头看它的人对峙。小道不由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