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做饭 (第1页)

普通人家一般采取炖、煮、蒸、烤、脍等,植物油的提取方式还没有被普遍的时期,油的获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温玉辛作为一个华国人,对她来说,吃,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

温玉辛就不太能忍受每天都是炖煮的餐食,即使因为地处古代,食物味道比现代不知道鲜美多少倍,可重油重辣还是会让人怀念的流口水。

于是,在到这个世界的第二年,温玉辛便开始“炒菜”

,一开始是用动物油,主要是猪油,以及温母猎来的各种动物油。

当然,哪有天天吃肉的日子,她们家显然还没到那个条件。

偶尔用芝麻油,但是芝麻油的价格太贵,长期用下来是一项并不划算的家庭支出,会造成一点些负担。

从此温玉辛便开始尝试用她印象中的植物炼油,比如菘菜、名崧子(油菜),但是这里的产量不大,堪堪够自家食用。

上学之后的温玉辛在集市现了大豆,又惊又喜,才想起来大豆在华国古代很久之前就存在了,那时的人们经常吃菽,也就是豆饭,是平民常用来充饥的。

主要分布在华国东北,南方分布较少,主要是因为南方这边水稻居多,很多食物都适合种植在这片大地上,即使很多人住在山上,但资源足够丰富,人们并不为吃饱这件事愁。

而且因为平地少,不适合大片种植作物,特别是大豆这种到这里可能水土不服,收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说过,所以很少有种植大豆的。

当然,吃饱不意味着富裕,这里的程度也就仅仅够温饱而已,要想要人人富裕,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个集市上现的大豆,估计也是外地来的游商带来的。

买下大豆的温玉辛并没有用自家的土地种植它。

主要是因为这边山多,每一片可以种植作物的土地都是珍贵的、紧缺的,这种大豆在南方的产量是未知的,冒昧种植,没有一个大人是会忍受一个孩子的“胡闹”

的。

纵使宠爱她,她也不忍心看见她们愁苦的面容,所以年幼的温玉辛将得来的大豆在自家后院、墙角、种菜之余的空地上种上。

不出所料的,产量并不多,但是存活下来了,这就已经很难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温玉辛攒的大豆也差不多够了半个麻袋,由于大豆在这里不太畅销,基本没有人会买,这里的人注重的是温饱,其次才是味道等,加上产量不行。

所以温玉辛也没靠这个财致富,由于菜籽炼油的方法她也不是很清楚。

这条路走不通了,她只隐约记得大豆是如何榨油的,年前留了一些种子,其他的全部炼成了大豆油。

温母温父还是比较习惯用传统的烹饪方式,所以一般只有温玉辛做菜才会用油“炒菜”

6卿之这些日子尝了几次,觉得不失为是一种新的方法,毕竟味道不错,就是由于油的原因,普遍推广起来可能比较困难。

那边的温玉辛将饭焖上,将腊肉刮掉表皮,洗净后切片,放在一旁。

将冬笋切去根部较老的部分,剥去外皮后将其切为两半,再切成条状,放入沸水中,再加入少许盐,焯烫一小会后捞出沥干待用。

空气中都是竹笋的清香,比她之前在现代吃的浓郁很多。

葱切段,干辣椒剪成丝,大蒜去皮切片,姜切丝。

锅洗干净放在灶上,起火将水分烧干,放一点点油烧热,下入腊肉,炒至出油,煸至透明,红白相间的腊肉滋滋冒油,出噼里啪啦的油花声,咸香的腊肉的香味充斥着整间厨房。

放入大料炒匀,下入焯好的冬笋,翻炒,油裹在笋条上,颜色愈加娇艳欲滴,下入葱丝,炒匀后多炒了了一会再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