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1页)

作者:神奇小王爷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待到柳铭淇和六个宦官离开,御书房里面又只剩下了景和帝跟赵寿两人。

从景和帝进宫登基开始的那一天,赵寿便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比皇后的陪伴日子还要多。

有些话语,景和帝对老婆儿女都不能说的,却可以和赵寿讲。

因为赵寿是无根之人,他的所有依仗就是皇帝,绝对不可能背叛。

“唉!”

景和帝叹了一口气。

可赵寿却清楚的理解到了他心中所想,但又不敢去接话。

还是景和帝自己说了出来,“赵寿啊,你说借着铭淇的这个机会,能不能做一次清查清理?”

“回禀圣上,老奴对朝务一概不懂,但我觉得,这六部积弊的事情,乃是从开朝以来就已经存在的,非您之过。”

赵寿恭敬的回答道,“这些年您一路勤政,把整个儿大康朝打理得井井有条,一改先帝执政末期的颓势,已经是很了不得了。

如果能借着这个机会,稍微的展示一下您的雷霆手段,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处置方式!

也能让更多的人收敛收敛!”

“是啊,从我发誓一定要填上先帝的窟窿起,不知不觉都三十年了……”

景和帝脸上满是回忆,

“这群臣子,从一开始就跟着我,立下了汗马功劳,我真是不忍心啊!”

赵寿欲言又止。

他没办法劝说景和帝,景和帝的性格就是这样。

明明知道一些事情,却因为念旧而不愿意去处理,便一直拖拖拖,直到现在也没有定数。

哪怕现在裕王世子发明了一个很有可能改变记账模式的方法,恐怕也不会帮他下定决心。

做为一个皇帝,圣上在杀伐果断方面,可颇有些不足啊。

翌日,巳时时分。

文华殿边儿上的文渊阁里面,如同往日一样的繁忙。

文渊阁正中一间屋子里供奉有历代学术大家的雕像,包括了儒家的创始人、法家的创始人,墨家的创始人等等。

朝廷重地里面,各家子弟都争奇斗艳,纷纷希望为自己的学说打下一片江山。

但自始至终的,还是以儒家和法家占据了上风,历任丞相和副相,大多都来自于他们两派之中。

四位正副丞相办公的区域就在圣人像的四周,分成了六间屋子,这代表着最多的一次是有六位正副丞相,而今却是正常的四位配置。

文渊阁东面诰敕房装为小楼,以贮各种书籍资料,西面儿制敕房则是三间卷棚屋,以处各官书办。

所谓的卷棚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开放型的大办公厅,大家挤在一起办事儿。

能进出这里的官员书办都不简单,一般都是各位丞相用得顺手的手下,出去之后,哪怕是官职不高,六部以及各大衙门,都得客客气气的。

丞相这个职务大家都晓得,就是朝廷政务的首脑。

但他们的职责是什么呢?

那便是“预机务,出纳帝命,率遵祖宪,奉陈规诲,献告谟猷,点简题奏,拟议批答,以备顾问,平庶政。”

用最简单的话来形容,丞相们总揽大康的一切事务,理论上把所有的奏章问题都给想出解决的办法,或者给出意见,然后交给皇帝批复就行。

皇帝同意的,那就打个勾,交给丞相们执行。

皇帝不同意的,直接交回来给丞相们再议。

要是三番五次都得不出结果,那么就可以等到大朝会的时候,和百官一起商讨。

只要不是牵涉到了皇帝的底线,百官站在丞相们这边的话,奏折也能得到通过。

当然,你皇帝硬要否决了也可以。

不过连续几次这样,那便会让人怀疑皇帝对朝局的掌控能力——你看丞相们都和你不是一条心!

所以到了那个时候,丞相们只能集体递出辞呈,请皇帝另选高明。

从大康朝建立到现在,这样让皇帝丢脸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过。

总体来说,大康朝的历任皇帝,都还算能听得进话,哪怕是资质平庸的,也没有闹出不可收拾的事情来。

具体到了如今的景和帝,那更是和丞相们有商有量,绝对不可能是一意孤行的。

也就是丞相们从来不是一条心,不然他们联手的弄下来,景和帝都能成为傀儡。

其中一间屋子里,已经看奏章看了半个时辰的南宫忌,放下了手中物,揉了揉眼睛。

作为已经六十岁的老臣来说,每天都要处理至少四个时辰的公务,无疑是一种很繁重的负担。

可南宫忌却根本放不下,因为繁重负担的对面,就是他享受着权力的巅峰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