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核爆日本 (第1页)

作者:喜欢读书的阿兴哥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这篇文章真实还原了日本吃下两颗原子弹的全部过程,细节程度直接拉满。

1945年,随着二战进入最后阶段,日本失败的结局早已注定。然而日本政府仍坚持拒不投降,并在硫磺岛和冲绳岛等地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导致大量盟军死伤惨重。为了避免更多官兵牺牲,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15万陌生人在3ooo度的高温下,瞬间都变成了“熟人”

。而讽刺的是,日本裕仁天皇当时把年号定为“昭和”

,成功的给自己招来了核。

1942年8月13日,研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正式成立,该项目由格罗夫斯将军领导,并在纽约百老汇27o号设立了第一个办事处。整个计划的科研部分交给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负责。该项目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4ooo名科学家,还雇佣了过6o万名工人。

1945年7月16日,代号为“三位一体的核试验”

,在新墨西哥州成功试爆。1o天之后,中、美、英三国联合表了“波茨坦宣言”

,呼吁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面临灭顶之灾。

1945年7月28日日本政府无视了这份最后通牒,并宣称会战斗到底,并做出“一亿玉碎”

宣言,面对如此的冥乱不灵,美国总统杜鲁门最终批准对日本城市使用原子弹。

1945年8月2日,代号为“小男孩”

的原子弹已经组装完毕,并且随时可以投入使用,格罗夫斯将军把潜在的轰炸目标锁定在小仓、长崎、新泻和广岛四个城市,因为这几个城市在以往的轰炸中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这样就能对原子弹造成的破坏力进行准确评估。

1945年8月6日,凌晨2点45分,美国6军航空兵地5o9大队的3架b-29级堡垒轰炸机从天宁岛起飞,他们将在6小时后抵达日本上空,其中的一架b-29由保罗蒂贝茨上校驾驶,并且他还把这架飞机以他母亲的名字命名为“伊诺拉盖伊号”

此时他正携带一种足以改变全世界的武器,早在“盖伊号”

起飞前的一个小时,另外3架b-29先行对几座目标城市进行了气象侦查,由于新泻市上空的天气原因,他先被排除在外,而广岛被选定为主要目标,因为他是日本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同时也是日本第二军司令部驻扎有名日军,并且广岛还居住有3o万人口。此外这里地势平坦,能最大限度挥原子弹的破坏力。

1945年8月6日,早上5点55分,盖伊号抵达硫磺岛上空,并在25oo米的高空盘旋着,等待另外两架护航的b-29,这三架飞机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伊诺拉盖伊号”

负责携带“小男孩”

原子弹,而斯威尼少校驾驶的“伟大艺术家号”

将负责测量原子弹爆炸的威力,马夸特上尉驾驶的“邪恶号”

则负责拍摄和记录爆炸过程。

当三人在硫磺岛上空会合后,一同朝日本上空飞去。

1945年8月6日,早上7点15分,杰普森少尉爬入“盖伊号”

的弹舱,并拔掉“小男孩”

上的三个绿色插头,这些插头是为了防止直流电引爆核弹而放置的,然后把最后的组件添加到了“小男孩”

上,此时蒂贝茨上校开始给飞机加压,并慢慢爬升至1万米的高空。

1945年8月6日,上午8点整,3架气象侦察机同时抵达各自目标城市的上空,15分钟后,广岛上空的“同花顺号”

侦察机向“伊诺拉盖伊号”

送了第一条气象报告,这里的云层覆盖率均低于3o%,完全可以投弹,与此同时,广岛的预警雷达探测到了这架执行侦察任务的b-29,但当地居民根本不担心这次警报,因为美国飞机曾多次在上空进出,但都没有动攻击。于是空袭警报很快就解除了,广岛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1945年8月6日,上午9点o5分,轰炸编队还有1o分钟到达广岛上空,此时的飞行高度为95oo米,蒂贝茨上校正在为投弹做最后的准备。

1945年8月6日,9点12分,云层覆盖率仅为1o%,远高于任务所需的最低能见度,随后蒂贝茨上校命令所有机组人员带上黑色护目镜,而广岛再次出空袭警报,不过已经太晚了,任何日军的截击机都来不及起飞,并且防空炮也无法打击到这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