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页 (第1页)
祝连国的想法得到了村长和书记的支持,也挺高兴,他接着说道:“我都想好了,到时候先不说参与的人多少,商标咱得提前设计出来。”
“啥商标?”
“书记,您看咱们买包烟,这不同的烟外包装也不一样,生产商也不一样,味道还不一样,你再看咱市面上的东西,散装白酒就便宜,精装的它就贵。”
“哟,还真是,像我家你嫂子买的大米白面就是个白袋子,上面连个字都没有,你这话就是以后我们的袋子上也给印上统一的图案,写上字对吧?”
村长也在一边附和道:“这法子好,还是年轻人脑子活泛。”
“村长,我也不年轻了,也是奔4o的人了,我家那臭小子都会走了,再过两年都能上学了。”
郝村长和王书记相互看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诧异。祝连国要是不说,他们还真意识不到这一点。
主要是祝连国看着也就3o岁上下,可是回头想想,他刚来郝家村定居的时候都二十五六了。
那个时候人还黑瘦黑瘦的,哪里想到过了这么多年反比那时候还精神了呢!
回到家后,祝连国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现自己变化确实挺大的。
祝连国长的普通,年轻时瘦的颧骨突出,嘴唇还厚,眼睛也不大,五官凑在一起,那真是掉到人堆里都找不出来,可是现在这张平凡的脸上也显出几分智慧来。
上辈子他一年四季就那几身衣服来回换着穿,袖口都磨出毛边了。现在他媳妇开着服装店,看到好的就会给他留一身,那真是穿不过来的穿。
上辈子他喜欢玩牌,玩麻将,经常熬夜,还爱喝酒,眼球总是黄。如今呢,他作息正常,虽然他眼睛不大,却双目有神。
以前的他还喜欢抽烟,所以早早的就得了气管炎,牙齿还泛黄。现在这些毛病也没有了。
搬到城里这事儿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影响也挺大的。
住在村里的时候洗澡啥的也不方便,十天半个月都不会洗一回澡,也就出汗了会擦一擦,这还是他家有下水井的情况下。
大多数人家的脏水都得自己往外拎,卫生习惯就更不好了。
现在在城里住着,想洗澡了,随时有热水,洗完澡顺手就把换下的衣服搓了,平日里总是穿的干干净净的。
要不怎么说人城里人体面呢?人的卫生习惯都是和生活条件挂钩的,没条件,想干净都干净不起来。
最为关键的是,上辈子祝连国总觉得过一天算一天,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如今他珍惜着每一个今天,期待着每一个明天事业和心态,还有经历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精气神。
祝连国对自己现在的状态很满意,看看钟表上的时间,他又去自家田里和温室看了一圈,几个老乡在郝三叔的带领下,把田里的活照顾的井井有条。
当初找郝三叔,一是为了镇场子,二也是为了照顾一下这位值得敬佩的老人,哪里想到竟捡了个宝呢!
祝连国拿着筐去园子里摘了些菜,然后就骑着自行车往城里赶。
迎着暖阳,他边骑车边合计着晚上做点啥好。他姑娘那个小馋猫,今天虽然没点餐,可早晨只吃了半碗饭,明显食欲不振。他这当爸的得给闺女做点花样。小儿子已经能吃辅食了,不过人小,胃口也小,炖个蛋就行。
一辆车从前面开过,扬起的灰尘糊了他一脸,祝连国决定了,下一步他们家要买辆车。四轮车以后主要就农用了,可以考虑再买辆面包车,干啥都方便,还能运货。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半夜听我有一间恐怖屋,佩服作者的脑洞。
第44章前奏
转天一大早,郝村长和祝连国就蹬上了自行车往乡政府赶。
乡长姓郑,五十来岁,长着一张国字脸,威严中透着几分和善。
祝连国和村干部过来开会时见到过几次,算是混了个脸熟,只是没有说过话。
他们来的正是时候,再等一个月,到了农忙期,估计人影他们都见不着。
听到两人寒暄,祝连国才知道原来他们村长竟然和乡长是老同学。
不说还真看不出来,主要是他们村长看着比人家老了十岁不止。
寒暄过后,几人才步入正题。
“东林,我这回来是想跟你咨询点事儿,我们村的情况你也知道,土地不少,可是地方偏僻,人少,还穷,这两年还流失了一部分人口,村子就更展不起来了!”
说到这个话题,郑乡长也是面露愁容,他们也动员过很多次,可是郝家村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还真是不尴不尬的。
要是再偏远一点,村民一般就不会有往外走的心思。要是再近一点,比方说高家村那样的,也会有外来户在这定居。
可他们郝家村却是往里迁的少,往外走的多。尤其是年轻姑娘,大多会选择外嫁,而本地的青年,又有不少找不着老婆的。再这样展下去,村里剩下的恐怕都是老弱病残了。
郑东林本以为他想要乡里想些措施解决他们人口外流的问题,或者是把人口过剩的村子的人口迁到他们村。
可这好地界儿人人都愿意去,又穷又偏的地方,谁又喜欢去吃苦呢?
正愁到时候如何答复对方,只听郝村长又说道:“我为这事也是愁得睡不着觉,正好小祝脑子活,给我提供了一点思路,若是能办成了,不仅能解决眼前的危机,还能带动整个村子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