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替君分忧 (第1页)

作者:生米稀饭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秋凉如水的清晨,李浪早早起了床,先将院子里的落叶打扫干净,然后领着赵落镜来到巷口,要了两碗馄饨。

摆摊的小贩是个木讷汉子,背井离乡租住在南郊,每天早晨和傍晚,定点在拱桥边两次出摊,算是将这份糊口的生计经营得有条不紊。

汉子见到举人巷走出的公子,憨憨地点了点头,打了个招呼,已经是个熟客了,于是,汉子极其熟络地在热腾腾的汤油上多撒了些葱花。

李浪坐在桌旁,瞅了一圈四周,觉得冷冷清清,于是,好奇问道:“好不容易放了晴,怎么今天人这么少?”

汉子的手在满是油污的护袖上来回擦了几下,抱怨道:“最近不太平,前几天,前面护城河边死了一个人,听说是府尹大人在外面的私生子,所以,现在官府到处都在查。”

李浪不禁哑然,市井传闻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到了最后,壁虎都能变成了鳄鱼。

汉子见到公子神色,当是好奇,压低声音,皱眉道:“今天巧的很,出摊那会儿,路上又遇见了好些兵,清一色的大马长枪,足有好几千人,威武得不行,搞不好,怕是已经把南郊给围起来了。”

汉子一边说,一边比划,赵落镜瞪大了眼睛,既紧张,又好奇,李浪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疑惑道:“京都的驻军,应该是步兵统辖才对,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骑兵。”

汉子摇了摇头:“这个,我就不懂了,不过,我倒是瞧见了一位话的年轻人,岁数看起来不大,应该是个头,脸上有一块刀疤,一身的盔甲铮亮亮的,身边还有位小姑娘,实在惹眼,就像画里的人。”

李浪放下大碗,微微后仰,忍不住脱口道:“这些兵在什么方位?”

汉子朝着北边努了努嘴:“我是在前面的春熙街上瞧见的。”

李浪道了一声谢,弯下腰,一口嗅下两个馄饨,身边的赵落镜看在眼里,依葫芦画瓢,小嘴里塞得满满当当,李浪呵了一口气,笑着提醒了一句:慢点。

另一边的京都深宫,刘玉璞终于走出了大明门,无人相送,独来独返,只不过脸上的愤懑还在,大周能够承平千年,国运昌隆,确实有独到之处。

搅了京都的先行离开朱墙,如果永庆帝还要派人送行,那怕只是敷衍了事,刘玉璞都不免会小看这位皇帝几分。

见微知着。

朝天宫的一门宗主,这点眼力劲和肚量还是有的。

刘玉璞再次走回长安街,沿着千疮百孔的宫墙,走过了崎岖不平的沟壑,大袖飘飘,一直向南行。

长安、中兴、南华………最后,刘玉璞站在了春熙街上,精瘦老人的面色越来越阴郁。

春熙街上,突兀的多出一张梨花木制成的四方桌,青年大马金刀地坐在桌旁,给自己和对面的少女倒水斟茶,桌子后面,大周铁骑的雄浑军威犹如浩浩荡荡的潮水,扑面而来。

和长安街上的数千士卒的凌厉气势完全不同,青年身后的两千铁骑影影绰绰,如同一条露出阴影轮廓的巨大蛟龙蠕动在幽暗的深潭中,一旦临近水面,就会掀起让人不寒而栗的涟漪,这是只有经历无数次真正杀伐,才会磨砺出的气势。

刘玉璞眯起眼,并不去看这支犹如潜龙在渊的密集铁骑,而是目光紧紧盯着桌旁的酒窝少女,少女手里正捏着一把小剑,刃如蝉翼,寒若秋霜。

刘玉璞啧啧开口道:“薛满庭的女儿,王兴之的关门弟子,确实够资格让老夫停下来讨杯茶喝。”

明明是讨茶,偏偏刘玉璞说出去的口气像是在赏茶。

少女这才起身揖了一礼:“薛青泥见过刘宗主。”

身后,眨眼的肥胖少年和冷峻青年同时作揖。

甲子不出的老人一脚踩在长条凳上,一手端起茶壶,直接咕咚咕咚鲸吞了一大口,嘴里含糊不清道:“娃儿,你们到底要做什么,直接点。”

薛青泥问道:“前辈是急着要回朝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