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页 (第1页)

作者:八月于夏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顾长晋听明白了。

  &1dquo;你是说,这次会试老尚书出的题,与你当初提的治学问题十分相似?”

  潘学谅迟疑了片刻,终是点了点头。

  正是因着当初得到老尚书的提点与教诲,潘学谅方能在这次的会试里一改从前的迂腐,答出出他能力的一份卷子。

  顾长晋始终审视着潘学谅的神态,知晓他说的是真话。

  遂颔起身道:&1dquo;我已问完了,你说的若是实话,今日便能离开这里。”

  说着便往外走,潘学谅却喊住了他,道:&1dquo;顾大人。”

  顾长晋顿足回眸。

  潘学谅郑重地拜了一礼,道:&1dquo;草民先前一直不开口,便是怕旁人污了老尚书的清名。草民相信大人,这才和盘托出,还望大人还老尚书一个清白,草民自当感激不尽!”

  顾长晋垂眼望他,这人双眸里的信赖几乎是一览无遗,带着点儿赤子般的执拗。

  &1dquo;若你与老尚书当真无辜,圣上自会还你们清白。”他淡淡道。

  出了押房,顾长晋将方才潘学谅所说一一禀与胡贺听,胡贺背手在在堂屋里踱了两个来回,道:&1dquo;潘学谅说的可是实话?”

  顾长晋道:&1dquo;潘学谅就学的书院在扬州,下官派人去那岭山学院打听一番便能知晓他所言是真是假。”

  胡贺瞥他,笑道:&1dquo;老实说出你心中所想。”

  顾长晋微微一顿,道:&1dquo;在下官看来,潘学谅说的是真话。”

  胡贺叹了声:&1dquo;真是难办。”

  若潘学谅说的是真话,那这桩舞弊案的关键不在潘学谅,而在老尚书身上。

  老尚书给潘学谅授过学解过惑,人潘学谅时刻铭记着当初老尚书的指点,估计是把老尚书说的话俱都一字一字刻在脑海里了,这才能在会试脱颖而出。

  胡贺年过不惑,也曾给族中弟子授过学。说实话,族里那些小崽子若是天赋不佳,但能如潘学谅这般刻苦用功,牢记他说过的一字一语,若能杏榜留名,那也是佳话一桩了。

  一个人天赋不佳,靠刻苦用功中举中进士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1dquo;老尚书莫不是年岁大了,这才忘了他给潘学谅开过小灶?”他喃喃自语道:&1dquo;真是棘手,老尚书缠绵病榻久矣,今岁是他最后一次任主考官,谁料竟会出了这样的岔子。总不可能是老尚书故意出了那么道巧合的题,让潘学谅榜上有名罢?”

  胡贺被自己这念头整笑了,摇头失笑道:&1dquo;贡生还有那些落选的举子可不会相信这样的巧合,现下我们把潘学谅收押了,才勉强安抚住他们,若是今儿放潘学谅出去,那些读书人怕是要大闹起来。”

  这些个仕子,从前都是极敬重老尚书的,眼下知晓自己一贯敬重的人竟然徇私舞弊,怎可能善罢甘休?

  怕是恨不能把天掀了!

  读书人一怒起来,比沙场上的兵将还要癫狂!

  顾长晋道:&1dquo;潘学谅既未舞弊,那便不该再收押。只他这趟出去,却也未必安全。”

  这世间素来不乏脑子一热便冲动行事之人。

  潘学谅从这出去,也不知道会遭多少唾沫星子。

  若运道差些,遇到那等不讲理的,指不定还要受些皮肉之苦。

  胡贺长长一叹。

  &1dquo;罢了,我去问问他,想出去还是想留下来,让他自个儿选罢。”

  顾长晋想起潘学谅那近乎执拗的眼神,知晓他定然是选择出去,堂堂正正出去。

  果不其然,下值那会,顾长晋便听胡贺说,潘学谅选择了离开押房,回去状元胡同的会馆。

  马车到梧桐巷时,顾长晋对横平道:&1dquo;你去会馆盯着,别让潘学谅出事了。”

  横平领命而去。

  &he11ip;&he11ip;

  时间一晃便到了三月底,鸣鹿院外头的杏子林开出了一蓬蓬杏花。

  容舒把清点好的地契放回木匣子里。

  沈氏见她一副笑眯眯的财迷样,忍不住道:&1dquo;你若是缺银子,阿娘给你便是,至于几张地契便开怀成这样么?”

  &1dquo;夫人有所不知,姑娘买下的这些地前些日子掘出温泉眼来了,如今那些地可值钱啦。”盈雀竖起一根手指头,骄傲道:&1dquo;先前兄长寻来的房牙不知问过多少回,说现下再转手卖出去,至少能翻上一番呢。”

  容舒笑道:&1dquo;我现在不卖,再等两个月,应当能再翻一番,到时我再卖。”

  沈氏算了算,再翻上一翻,差不多也有四五万两银子了,这可是一不小的数目。

  忙道:&1dquo;你要用这些银子做甚买卖?”

  容舒把身下的锦杌往沈氏那头挪了挪,&1dquo;阿娘,我想去大同府买牧马场。”

  沈氏柳眉一拧,道:&1dquo;牧马场?你想要养马?这可是亏银子的买卖,养一匹马的银子可是能养二十五口人了,你这是有银子没地儿花去?”

  容舒道:&1dquo;我知晓养马费银子,我已经想好了用旁的法子挣银子。眼下边关各处战事吃紧,大胤缺马已经缺到要到处征用民间马,我也不奢求能养多大的牧马场,能尽力给边关的军将一点帮助便成。”

  沈氏睨着容舒:&1dquo;你这是怕穆家吃败仗?”

  穆家世代守着大同府,那里是大胤北境十三座守护边关的重城之一,常年受鞑靼侵扰。容舒选择去大同建牧马场,真养马了大抵也是优先供给大同的穆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