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页 (第1页)

作者:鲸蓝旧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先前程建波就负责去乡下收东西,但主要是去折腾家里那一亩三分地,或者在族亲手里收些东西。

  现在主要跑这个,慢慢跟乡下的菜农,市场的菜肉贩交道打多了后,摸清了市场,知道这一行的利润,心里就渐渐就想法成型。

  但有想法归有想法,程建波以前就是种地做小工,自己扛大旗做生意,心里还真没有底。

  跟胡水英商量,胡水英自然是不同意,在胡水英看来,现在就已经很好了,快餐店的生意很好,她们除开能拿到分红,程恩妮还给她们算了工资的。

  实在很没必要冒险去做什么生意,万一亏了呢?

  程建波也是怕亏,菜市场摊位流动性还是挺大的,隔一阵子就会有菜贩亏本离开换老板,换成他去开,谁知道能不能做起来。

  本来跟胡水英一说,程建波打消了想法的,但男人就没有不想自己干一番事业的,程建波忍不住跟程恩妮说了一嘴,没想到程恩妮竟然十分支持。

  “建波叔,有想法咱们就去做,失败了也不怕,总结经验再来,何况你现在已经摸清市场了,成功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程恩妮是个拿定主意就去做的人,当时没有条件,就慢慢积攒实力,创造条件再去做。

  不趁着年轻的时候拼一把,难道要等到上了年纪,顾忌更多的时候去做吗?

  上辈子程恩妮也经历了少青中三个阶段,年轻的时候真的是最有干劲的时候,人到中年,拼劲自然而然就少了,身体也没年轻时那样能扛。

  人的拼劲是有限的,过了那个劲,不用别人,自己就会劝自己放弃。

  不过去市场开档口这事,程恩妮会给建议,却不打算掺和进来,程恩妮对现状十分满足。

  大概是经历了一遍生死,哪怕现在回到十八岁,程恩妮也没了十八岁的心太快,对很多事情也没了上辈子那样深的执念,尤其是在金钱方面。

  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用就行。

  现在卤凉菜小摊和快餐店的分红收入,已经能让程恩妮生活得很不错,不用为钱而愁,还能在去江省前攒下一启动资金。

  现在这样,可比上辈一无所知,一无所有的情况要好得多。

  因为程恩妮的支持,胡水英也松了口,但心里是不可能放心得下的。

  三叔奶奶有三个儿子,程建波是最小的那个,本来胡水英的意思是,打虎亲兄弟,让程建波喊个哥哥一起干。

  先是程恩妮这摊子程建波不能完全甩开手去,真开了档口,肯定要找人顾,另外就是风险平摊了。

  虽说胡水英是有一起分摊风险的想法,但如果能赚钱,那也是一起的对不对,需要大伯投的钱也不多,大头还是她们这边来出,五五分账。

  抽了个下午,胡水英特意跟程建波回了趟家。

  但找过去,两个当哥的都拒绝了程建波,还都教训了程建波一顿,让他老老实实过日子,不要心比天高。

  胡水英也是有心气的人,被大伯哥这样一说,反而坚定了她支持程建波的心,直接把自己娘家弟弟喊了来。

  胡国栋是胡水英的亲弟弟,其实程建波一开始想找的人也是胡国栋,他这个小舅子人品好,人老实,靠得住。

  不过,胡国栋人虽然好,娶的老婆却有点难缠,是个十分计较的性子。

  但现在除了胡国栋,也没有更好的人选了。

  胡国栋前天来的,也就来吃了顿饭,就被程恩妮安排去找师傅学杀猪了。

  现在快餐店每天的用肉量不算特别大,所以每天都是让肉贩子送过来,只程建波在乡下收菜,遇到有人家杀生猪,才会买肉回来。

  但快餐店的用肉量只会越来越大,如果程建波做档口,倒不如连猪肉生意一起做起来,同样都是挣辛苦钱,猪肉的利润可以蔬菜大得多。

  不像从前,大部分人家一年难得见荤腥,现在全面奔小康,经济条件好转,大家都舍得吃肉了。

  比起程建波家里只有铜锁一个要养,胡国栋家里三女一子,日子要困难得多,程恩妮建议他去学杀猪,他几乎是二话都没有,就直接应了。

  今天程建波就是带胡国栋出去找师傅去了,胡水英这心就一直提着,没有落下来过。

  “婶,你就放心吧,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建波叔已经不是以前的建波叔了。”

程恩妮笑,程建波这段时间的成长可不是假的。

  第48章野炊

  师傅找得很顺利,胡国栋也没再回县城,直接回家收拾了衣物,就直接去师傅家里住下了。

  旧社会学杀猪,那是要给师傅干几年活才能出师的,不过胡国栋去学是掏了钱的,算不得学徒,虽然还是要帮着干活,但师傅说了,保半年出师。

  胡国栋这里安排下来,程建波和胡水英都松了口气,不管之后这档口开不开,胡国栋手上有门技术,不怕到时候没饭吃。

  开档口的事不急于一时,但前期的准备也要开始做起来,得留意着市场空出来的位置,得跟市场管理人员搞好关系,在档口开起来前,得选好品质好的菜农合作。

  运输方面,早在程建波还在省城工地干活时,程恩妮就已经想办法从别人手里买来了一辆二手摩托。

  本来胡水英的意思是买台人力小三轮就行,就是多辛苦一些而已,但程恩妮一给胡水英算时间和人力成本,胡水英就妥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