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页 (第1页)

作者:松松挽就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是啊,年要来了。”

  过了宝元年,便要进了庆历年。

  战争、政,一波人下台,一波人又顶了上去。

  都在下面几年啊。

  张儒秀只觉着自己进了一个无底洞一般,没人是她的救星。

  只有身旁撑伞的那人,还能给她几分温暖。

  于是她只往司马光怀里靠,几乎要缠到人身上去。

  “怎么了?”

司马光见她莫名惆怅,便低声问道。

  “有些冷。”

张儒秀浸在大冷天里,声音也翁里翁气的。

  就在来年变化莫测之前,尽情地寻欢罢。

  张儒秀随着心,将那些愁恼都抛到了明日。

  路的尽头,她踮起脚,抬头贴上那瓣唇。

  那人受了惊,伞稍稍歪了几分,积雪便洒在了路旁。

  月明地之下,他们都受着冷,却在相拥之间找到了久散不去的温存。

  作者有话说:

  第82章隐情

  年关将尽,州郡之下,百姓也雀跃欢心起来。

  巷里巷外,街头道里,人挤着人,车水马龙。大冷天的,说句话还哈着气,可冷意阻不了临过年的心热。

  檐上还落着沉下来的霜雪,长街上的喧哗之声便早早地传遍各处,暮鼓晨钟之时,便已有了烟火气。

  求乐巷里自然也热闹。

  说也正巧,今年除夕守岁夜,恰好是张儒秀的生辰日。

  从县里回来后,张儒秀一直往返奔波在铺里与院间,偶尔的温存便显得格外金贵。

  如今这处,前线战乱的风声愈来愈盛。先前只是在田野乡陌间偶有流传而已。县里饥荒一过之后,风声便大了起来,不过两三日,便足够叫百姓惶惶不安。

  先前张儒秀还想着,依照苏州这处的散漫风气,衙府里的官怕不是要出慢手理事。谁知这风声刚传到衙府,便被知州雷厉风行地给镇压了下来。

  倒也正如富夫人所言,她家官人嗜酒,也喜酒后办大事,时常叫人意外。富知州甚至连例会都没开,自己一个人利索地想出了个法子,马上叫手下的推官县衙去办,不消两日,便将风声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