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 (第1页)

作者:来自远方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如果郅玄在场,必定会大吃一惊,典家搜集情报的能力委实惊人,他在郅地的大部分举动,只要是明面上的,全都记录在册,清清楚楚。

  此外,资料中还记载了密氏那次失败的刺杀。虽然不是全部,却也有大致轮廓,在消息不畅通的时代简直称得上惊悚。

  “世子玄有大才,初战即斩酋,不坠先祖威名。其聪慧过人,刚毅果决,非池中物。同北安国公子颢有婚,今将执掌西原国,同他交好百利无一害。”

  听到外祖父之言,王子淮非但没有感到轻松,反而心头一沉。

  如果郅玄不是太过优秀,这般引人注目,结交起来反倒轻松。如今他牵涉的实在太多,俨然是一股强横的政治力量。谨慎起见,自己是不是应该想办法推掉这份差事?

  看出王子淮的犹豫,典秀叹息一声,提点道;“天子有命,不应违背。王子之心天子明了,大可放心。”

  放心?

  王子淮不免苦笑。

  随着诸王子6续长大,宫中再无一天安宁。

  他亲眼目睹两个弟弟惨死,看到几名庶母被处置,婢女和侍人在杖刑下惨叫哀嚎,殿前石阶尽被鲜血染红。

  从那之后,他就爱上了钱,对王权敬而远之。

  他实在不想被卷入政治漩涡,但也如外祖父所言,王命既下不容违背,只希望自己的运气足够好,此行一切顺利,不会节外生枝、

  怀揣着这种念头,王子淮敲定行程,拜别人王和兄长,和西原国的队伍一同启程。

  路途中,王子淮仔细阅读典秀给他的资料,对生在郅玄身上的种种神异很是惊奇,禁不住对这次会面多出几分期待。

  因王子淮在队伍中,每经过一处,都会派出骑士提前送信。按照规矩,家主不在,也会有德高望重的族人出面迎接,继而恭送。

  这一日,队伍途经一条大河,王子淮坐在车内,随着车身摇晃,有些昏昏欲睡。

  突然,车减慢,车外传来一阵惊呼。王子淮迅清醒,握住随身的宝剑,单手推开车门,想知道生了什么。

  推开车门的刹那,王子淮不由得瞪大双眼。

  前方河流奔腾不息,河岸旁有百余人正在忙碌,看穿着打扮应该是一群匠人。

  只见他们赶来大车,从车上卸下大量木制的器具,一边卸一边动手组装,眨眼的时间,一个高过二十米的庞然大物就立在河上。

  “那是何物?”

王子淮出疑问。

  队伍中有出身郅地的官员,听到王子淮的声音,同领队的中大夫耳语数声。

  中大夫点点头,其后来到王子淮的车前,拱手道:“禀王子,此物名为水车。”

  中大夫侃侃而谈,先说明水车的用途,又道出水车的来历,实为郅玄明并教授国人。

  世子玄?

  听到中大夫的话,再看面前的水车,王子淮精神一振,想起竹简上的种种记载,脑子里不禁冒出一个念头:莫非传闻不是夸大,全都为真?

  第九十六章

  王子淮的队伍一路行来,凡有大河处必见水车。

  在中都城时,他听闻西都城遭遇大火,城池损毁严重,城外农田受到波及,恐将颗粒无收。

  秋收无粮就意味着整年的辛苦化为乌有,西原国人本该垂头丧气。不想沿途行来,见到的不是沮丧颓败,反而是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越靠近西都城,这种情况越是明显。

  王子淮感到好奇,经过一处村落,特地召来村人询问。

  知晓是王子车驾,村人战战兢兢趴在地上,一句话都不敢说。几个孩童飞奔回村庄请来邑大夫和村老,村人们才长出一口气,迅退到村老身后。

  “禀王子,世子颁布仁令,凡遇灾者今年免田赋。村人可伐木碎石换粮,亦能进城造房铺路换得粟米。不能干活的老人孩童领粟粥,同样有食果腹。”

  以工代赈政策十分成功,遇灾的百姓每日劳作领取报酬,基本不会饿肚子。半大的孩子不愿和老人幼童一起吃赈济,结伴去山林伐木或是去矿场采石,用绳子捆住拉回来,同样能换取粟米。

  众人白天忙着以工换粮,回到家后倒头就睡,根本没有心思想七想八,更不可能伤春悲秋。真有空闲也是守着家里的陶缸,用刻有标记的木片计算家中存粮。

  不少人惊奇现,虽然田中颗粒无收,家中的生活依旧过得不错。因为每天都能领到粮食,全家都没有饿肚子。尤其是孩子,竟比几月前长胖了不少。

  遇到父母询问,孩子们实话实说,原来是城主府下旨意,可以用蚂蚱、蚯蚓和田螺等换粟,以木制的小桶计量。

  孩子们想为家中减轻负担,每天跟随伐木队去森林,要么跟着装水车的匠人去河边搜集昆虫田螺。

  孩子们力气有限,每次换来的粟米不多,除个别外,基本只有一小把。但积少成多,三四天就能攒下一锅浓稠的粟粥。

  多出这些粟米,蒸饭时,老人总会多加一把。别小看这一把,往往能让家人多吃两口,也能让孩子吃得更好。

  为了奖励孩童,郅玄还下令在施粥点熬煮肉汤,孩子们隔三差五就能分到一碗。

  孩子们往往不舍得吃,都会和家中老人分食。

  若不是盛肉汤的庖传话,不许将肉汤带回家中,老人和孩子必然会节省下来,带给能做工的壮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