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 (第1页)

作者:张佳音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女婿林如海收林琛为义子之事贾母已经知道,此时见到他行止确实是极为出色,又知其小小年纪已经是举人之身,便也能够理解其中缘由。

  不一会儿,荣国府的三位小姐过来,黛玉与她们互相见礼,林琛碍于男女大防,只微微拱手,并未多看。

  但三春突然见到这么一位有礼的翩翩公子,纷纷拿眼睛去瞧他,越看便越觉得与家中的琏二哥、宝玉风采不同。

  林琛并未表现的拘谨,而是又冲着身后的小厮一挥手,继续道:&1dquo;此番前来,叔父托我带了礼物给府中众位,希望笑纳。”

  他话音落下,林如海的小厮常顺连带林琛自己的小厮阿墨阿砚便带着几个下人奉上礼物。

  贾母等人自然是说他们客气,林琛却说这是礼貌,不可因为两家亲近便忽视。

  黛玉虽说言谈举止皆不俗,但到底年纪小,不像林琛常与林如海行走在外头,待人接物上更圆滑周全一些。而也确实因为他这一番有礼有节的作态,荣国府众人倒是都不曾轻视。

  再说林家送来的礼物,都是价值不菲的,这才是最有效的。

  寒暄过后,林琛便表示不介意她们祖孙先联络感情,他则是悠哉坐在一边慢慢喝茶。耳边听得贾母与黛玉一问一答,黛玉的回答都有礼有度的,便一直不曾插言。

  正说着话,突然听到后院中有笑声,伴着笑声还有一句话道:&1dquo;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林黛玉和林琛初来乍到,只见到屋内这些人都噤声着,正奇怪着,就见到一个艳光四射的年轻妇人走进来。

  两人立即便要起身问好,贾母用调侃的语气笑着帮二人介绍来人身份。只不过黛玉可能尚且未想太多,林琛见着这屋里众人一个个衣着打扮半点不曾考虑过他们家丧的状况,是有些纳罕的。

  他自小博览群书,跟着叔父又学着谨言慎行,如今见了荣国府的行状,稀奇之下再一想,娘家人这般虽说容易被人说嘴,但硬说起来就似民间那句话&1dquo;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叔母既已是林家妇,也不好太过深究,便权当看不见。

  两厢一认识,王熙凤拉着林黛玉的手,称赞一番又看向林琛道:&1dquo;乖乖!

这南边儿的水是与咱们京城不一样吗?林妹妹已经是天下难得的标致人物,这林家表弟竟也这般风流倜傥,实让人见之忘俗!

  林琛谦虚道:&1dquo;琏二嫂过誉了。”

  &1dquo;听说林表弟已经是举人老爷了!

真是了不得!

  这再称赞的话,林琛便只一笑,并不应承。王熙凤也没有一直抓着他说话,转过头又去与黛玉说些关心之言。

  她们在闲话,林琛一个男子自然是不好一直在这里与女眷待在一处的,便提出先去拜见荣国府的两位老爷。黛玉一听,便也与外祖母说要去见两个舅舅。

  正好贾赦继室邢氏在这儿,连忙说要带着二人过去,贾母也没拦,只笑着道:&1dquo;晚间你们两个就在我这儿用饭,莫要去别处。”

  林黛玉与林琛自然是答应的好好地。只不过这出去走一遭,两人并未见到贾赦与贾政两位舅老爷,只在两房稍坐片刻,便又走了。

  不过再回到贾母所住的院子,他们倒是把荣国府这各个主子住在何处摸了个清楚。

  按理说林琛应该与这荣国府的爷们儿们一道在别处用饭,只是今儿全没见到,贾母又说&1dquo;自家人无需讲究那么许多”,林琛便也不好硬是推辞。

  只看着王夫人与贾家的两位嫂子站立伺候,他和黛玉被推到十分靠近贾母对的椅子上坐着,林琛是极为不适的。

  这些大家的规矩他是有所了解的,只是无论是他自己家里还是在叔父家,都不曾如此这般过,坐立不安倒是不至于,就只强自让自己客随主便。

  等到贾家的姑娘们在对面坐下,林琛更是只安静的吃饭,长辈问道了便回话,不问便眼睛一点都不多看,即便感受到了别人的视线,也不去好奇。

  只席间对黛玉多有照顾,到底相处多年,她的很多习惯林琛都一清二楚,他又不像黛玉心思细腻,多有担忧,行为上很是自如。

  饮食习惯上有什么不同,无伤大雅的都没不做表示,对黛玉身体有碍的,便直接行动上阻止。

  像在林家,因为黛玉的身体问题,饭后是绝对不会立时喝茶的,此时丫鬟们捧了茶上来,黛玉都伸出了手,却被林琛打断,冲着小丫鬟便道:&1dquo;劳烦给妹妹一杯温水便是,她脾胃稍弱,此时不宜喝茶。”

  林琛对黛玉的照顾众人都看在眼里,只不过各人看法不同,王夫人觉得他们事情多,贾母却最是喜欢,因着他对自己的外孙女好,爱屋及乌之下便也越加的欣赏他。

  而林琛对妹妹的细心体贴又与宝玉不同,几个姑娘们看着便觉得羡慕这样的哥哥,毕竟贾琏通常是不理会妹妹们,宝玉又是要她们多加谦让的&he11ip;&he11ip;

  稍后贾母只留了几个女孩儿在这儿,让王氏等人先走,林琛见天色不早便也向老太太告辞。

  林黛玉没想到琛哥哥这么快就要走了,心中极为不舍,贾母也道:&1dquo;走什么?不如就在家中住下,咱们府里又不是住不下!

  说起这个来,贾母便对黛玉说:&1dquo;你母亲是我最喜欢的女儿,如今好不容易你来了,就住在我这碧纱橱内,咱们祖孙也能日日相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