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第2页)

作者:糖罐本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郁璟仪是正儿八经的金枝玉叶,彼时正被几位与她母家相交甚好的名门闺秀们围在正中说话,郁棠远远地给她比了个手势,趁人不察,快步出了交泰殿。

眼下不过巳时二刻,众大臣要等到下四刻时才会陆续进宫,郁棠揣着自己的小心思,状似不经意地在武英殿外绕了几圈,没发现什么异常后又向后宫的方向走了去。

她并未直接回栖雀阁,而是带着栗桃与泽兰再次去了御花园的落霞湖,乘一艘同样的梭子船,登上了正中央的湖心亭。

这处是个好地方,坐东朝西,前纳紫气后观余晖,黄昏可赏日落,白日里也有灿烂暖融的熹光。郁棠靠坐了栏凳上,难得悠闲地半阖双眼,放肆地受享起这明朗日光来。

季路元从前常常会带她来这里,他知她一向喜欢强烈鲜明的东西,不管是晴空万里的烈烈夏日还是雪窖冰天的冽冽隆冬,口味酸涩的梅子抑或辛辣刺喉的烈酒,万事万物,只要能让她感到任达不拘,那便顶合她的心意。

可惜他离开不久,她便毫无选择地住进了长年晦暗的栖雀阁。自此之后,又沉又重的檐瓦压得她动弹不得,一言一行都要敬小慎微,就连哭与笑都得收敛着来……

白羽灰肚的小雀啾喳喳跃下枝头,将平静的湖面点出一片荡漾的涟漪,水波摇碎了满湖的艳阳,明晃晃地洒下一片璀璨日光。

郁棠勾了勾唇,隔着薄薄的衣衫,轻轻摸了摸袖子里那盛着混合过流萤粉末墨汁的小竹筒。

随着林妃的胎像逐渐稳固,立储之事旧话重提,朝臣聚讼纷纭,不论是郁肃璋或是郁肃琰都一具生了躁动之意。

泽兰又从商言铮那处得来了消息,说原本巡守郊庙的侍卫几日前突然毫无缘由地换了一拨,且个个都是之前未曾见过的生面孔。

郁棠徐徐睁开双眼,嘴角上扬的弧度不住地扩大。

她知道郁肃璋要开始动手了。

倘使今日行事顺利,她就要得到自由了。

铺谋定计完成的那一日,她通宵熬了个大夜,亲手誊抄了数遍《四海方舆志》。那上面说,西南的气候较之京城要热上不少,雨水也多,孔嬷嬷最是不喜雨天,可她却在誊写过第一遍时便有了打算。

届时她一定要趁着雨势,在无人的旷野里痛痛快快地跑上一次马,她要一鼓作气地冲破那连绵的雨幕,再喝上一壶最烈的烧刀子,开怀地,恣意地,毫无顾虑地醉上一场。

“公主今日怎的如此开心?”

栗桃的心最细,头一个发现了她异乎寻常的好心情,她不知郁棠为何要笑,但看见主子开心,自己便也笑起来。

栗桃撑开手中的绸伞走上前去,“奴婢为公主遮遮太阳吧,您当心受了暑……咦?公主身上这是什么?”

离得近了才发现,郁棠的发顶连着肩头具是连成一片的细白颗粒,薄纤纤又亮晶晶,深嗅之下还有些似有若无的香甜味道。

泽兰也凑过来,探手捻了一些,“是干涸了的蜂蜜,奴婢方才在武英殿外瞧见了几个空置的蜂巢,公主大抵就是那时不小心沾到了。”

“都是奴婢的疏忽,这样失仪的画面,幸好咱们发现得早。”

栗桃急忙从袖中掏出一方帕子,打湿之后草草拭了拭郁棠的发髻与肩头,“趁着还有些时辰,公主回去换身衣裳吧?”

“好。”

郁棠颔首,起身欲要离开湖心亭。

泽兰抄了近路,先一步下去撑船,郁棠与栗桃则从楼梯的另一侧款步而离。

主仆二人一前一后地顺阶而下,却在二楼的拐角处被一群不速之客意外拦住了去路。

楼梯狭隘,四个穿着讲究的婢女齐齐站在那里,彻彻底底地挡住了梯口,此刻见着郁棠下来,又两两向着左右挪动,让开一道窄缝,就此显出了站在中间的一道俏丽身影。

郁棠的视线透过那分开的夹缝缓缓上移,待看清楚来人的样貌之后,登时便觉得有些头疼。

那是继后辛氏的嫡亲侄女,辛令仪。

第18章千秋节

◎“季大人,你喝的是酒不是醋。”

辛令仪是辛氏一族这一辈里生得最为标致出挑的,她时常入宫探望辛氏,与宫里的皇子公主们也是自幼相识,性子虽惯纵任性些,人却不坏,只是不知为何,向来同郁棠不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