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页 (第1页)

  何以谓理想?就是在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想法。心中有理想,就有一股不平之气,就要说出来。不平则鸣!

  庞泽引用李白的诗句,是在立志。李白原诗是吹牛-逼牢骚的话。但在庞泽身上就是:说尽心中的骄傲,科场失意的憋闷。

  不得出,就要出!

  今科的童子试就是化茧成蝶的机会。

  “好。”

  “先声夺人。不愧是庞士元。”

  “此句至少是一个圈(o)。”

  …

  …

  曲水亭中,其余六名学子为庞泽这一句微微动容。

  山长和讲郎们并没有表态,只是在心中评判。只是第一个立论,他们不便点评,否则会给后面言的弟子带来压力。

  这时,小胖兄罗向阳起身道:“弟子立论:吾日三省吾身。”

  儒家学说,若是以修身而论,当以论语中论述的最多,最完善。这是曾子的原话。罗向阳知行合一,很有儒者风范,这一句令不少讲郎频频点头。

  原本一脸骄傲的卫阳微微变色。今日方知书院里卧虎藏龙。罗向阳的修身之言,比庞泽的立志更胜一筹。

  陈嘉运同时如此。

  等卫阳、陈嘉运说过后,这两句都是平平。乔如松跪坐在榻席中,沉稳的道:“弟子立论: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这句话语出《周易》。五经之一。文王厄,而演周易。周文王也被视为儒家先贤。这是理学的传承脉络。

  山长张安博击节赞道:“善!”

  贾环心中震惊。其实,修身、立志这个话题很明显是林讲郎帮他争取的。还是借助于他的立志求学诗的舆论。但书院中这几名学子都是强手啊。

  立论不是吹牛。否则,你来一句:横渠四句,我来一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这文会还怎么开?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在座的都是书院的精英弟子,山长和讲郎们怎么可能不熟悉各自的性格、经历呢?

  比如,其他人要是学罗向阳说“一日三省”

来修身,书院的讲郎们怎么可能会相信?怕是要斥责“弄虚作假,人品有问题”

  正是因为罗向阳一贯如此,甚至有“罗君子”

的戏称,他才能这样说。

  而乔如松的立论与他三年厚积薄,一鸣惊人的经历十分相称。故而,山长称善。他比罗向阳的立论再胜一筹,里面充满了人生的智慧、感悟。

  丰神俊朗的公孙亮对贾环笑一笑,伸手示意道:“贾师弟可先试言,兄随后。”

  在有讲郎点评的情况下,最后去立论,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公孙亮一番好意。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但也展示出他强的自信心。

  贾环轻轻的点头,这时不是客气的时候,“弟子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