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第1页)

很快晚上,冯凭也知道这件事了。

拓拔叡之前对常氏兄妹的事一直装傻,此时突然不装了,当着大臣的面公然作怒,只有一个意思:他不打算再包容常家了。

冯凭其实明白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拓拔叡这些年扶持常氏,常家在朝廷里得到的利益已经太多了,凡事物极必反,现在常家已经满溢了。不光朝廷里有人有意见,拓拔叡作为皇帝,也是会有意见的。他不能再捧常家,必须要打压。

李惠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东西,但他这封告状信,绝对是顺了君心的。

李氏和常氏的斗争终于要开始了?看拓拔叡的态度,明显要支持李惠了。她感觉这一场,常氏要败了。这是没有什么怀疑的,拓拔叡的态度已经这样明显。常氏要是败了,冯家该何去何从呢?

同时,她也感觉到,李惠这人不可相与了。李惠……太心急了。太后和常英虽行事有失当处,但也没犯过大的过错,李惠这么迫不及待地斗倒她,没有帮手,甚至不惜亲自下场扯了头发开撕,这吃相未免太急太难看了。他才做了几年的台辅?常英做了多久了?她对常英还是了解的,这人虽然有些爱争权,但能力不差的,大事不会乱。

李惠权欲太重做事太急躁,沉不住气,这人成不了大器。

他若得势,容不下冯家。

拓拔叡见人识人比她多的多,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拓拔叡知道李惠是个什么人,还要重用他,只不过因为他是太子的舅舅罢了。一切都是为了拓拔泓。

冯凭试探拓拔叡的态度,说:“常英不至于这样吧?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录尚书事了,不是那么没分寸的人,兴许李惠是误会了。其实我觉得常英做事稳妥,李惠毕竟资历短浅,常英难免自作主张一些,也没要紧的,皇上回头说说他就是了。至于别的事情,流言蜚语道听途说,皇上还听这些绯闻吗。”

拓拔叡晓得冯凭和太后是姻亲,从来一伙的,她对常太后那些私事比自己清楚的多了,只是关系亲近所以替太后说话。拓拔叡晓得她的意图,说:“朕不是不相信太后和常英,朕自然晓得常英是忠臣,不会背叛朕,朕气的是他把事做成这样,落人话柄。状都告到朕面前来了,你说朕能不生气吗?”

冯凭听他这个话,知道他眼下只是敲打,并不是真的立刻要对常家怎么样,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他把这个话说给自己,大概是知道自己会去和太后通气。冯凭笑了笑,握着他的手:“回头让太后说说他,他会长记性的。”

拓拔叡严肃道:“不能这样算,朕真得惩戒他一下。”

冯凭笑道:“皇上要怎么惩戒?要不罚他一年的俸禄,停停他的职,让他回家思过思过。”

她知道常英风头太盛了,必须要给他降降温了,否则这事要闹大。

拓拔叡说:“你说的对,就罚他一年的俸禄,先停了他职。”

冯凭听到他这个回答,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她是为了常家好,所以建议先将常英去职,但这样做毕竟还是太狠了,太后心里会有想法的,不见得真能接受。而且这也只是一时之计,拓拔泓在那里,拓拔叡早晚会清除障碍,替李惠开道的。这是他为了太子必须要做的。

拓拔叡敲打的意图这样明显,太后在皇帝身边耳目甚众,于是没等他回京,就已经知道这件事了……李惠的告状,拓拔叡的反应,臣子的言语,皇后的建议,拓拔叡对常英的处置。

李延春立在榻前,恭着腰,将得来的消息一一告诉她:“……打算将常英去职。”

那时日暮已昏,宫人们正依次的往灯碗里添油。太后正用了晚斋,如往常一样,手支着头,倚在榻上小憩。她近来的新欢,一个叫孙景的人,跪在她身后,摆了镜子,用一把羊角梳替她梳理着乌黑如云的长发。

孙景是个琴师,擅长弹奏箜篌,为人相貌美艳,又有好器活,近来得了太后宠爱。拓拔叡不在,他这段日子便住在了太后宫中,日日陪伴侍奉。她这些年得意,拓拔叡顺着敬着,那方面越发放纵了,除了乙浑,又有许多情人。拓拔叡知道,但是也不太管她。

“这是皇后建议的。”

李延春说:“皇上听说动怒了。”

常太后闭着眼没睁,徐徐嗅着那殿中灯油的香气。很浓郁,世人多喜欢花香,熏香,但她唯独对灯油的香气情有独钟。小的时候家里穷,吃不起油,闻到油香就特别馋。

她缓缓思索着这件事。

她自然知道冯凭是为了常英,在帮她说话的。皇后是聪明而牢靠的人,说话做事有分寸,她从不怀疑的。

她恨的是李惠。

李惠竟然向拓拔叡告状。

她并无意和李惠成仇,先前一直想要拉拢,大家结亲,有福同享。然而李惠看不起人,不肯跟常家结亲。

不肯跟常家结亲,还想撬了常家的位子。

她知道这事难了。凭着李惠和太子拓拔泓的亲舅关系,她是不便与李家去相争的。因为显然的,她只是拓拔叡的保母,能得到今天的地位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拓拔叡为了太子考虑,自然要扶持李惠。她想要常家保持现在的荣华富贵,唯一的办法就是亲近李家亲近太子。

眼下这个可能性已经被摧毁了。尽管她非常不想,可她现在已经面临着和李家的一战。凭她的地位,是完全无法与太子的重要性抗衡的,这几乎是一场必败之战。如果她拼死一搏,可能的结局是两败俱伤。那是不理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