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节 (第2页)

咸宁县令立刻将这些僧人聚众抗议,定性为造反,判了死罪。就等着拉到北京师斩首,皇上给自己加官进爵。

“大人,我们无意反抗朝廷,我们要抵制的是当地官员,他们滥用职权,曲解法令,使得庙宇僧众青黄不接。”

“大人!

我们只是要维护寺庙的权利,难道这就是造反吗?”

刑部吴中吴尚书和呼延锦一起往外走,吴尚书道:

“哪怕他们只是自证,我们也应该让皇上知道这个真相。若是纵容了咸宁县的这个行为,那和鼓励杀良冒功有什么区别?”

呼延锦点点头说:“不错,这不是砍二十四颗脑袋的问题,督察院也会派人到长安府进行调查核证,只是,要说服皇上,先放弃行刑的决定。”

吴尚书走后,呼延锦站在刑部门外,等着徐之锦整理完讯案出来。

忽见滕定、李英二人,脚下生风的大步朝他走来。

第338章李都督出手助呼延

呼延锦与这位新上任的,陕西行都司左都督李英并无交往,看见两位将军走过来,他微微一笑,似乎已经猜到了他们的来意。

滕定笑道:“呼延大人,我知道您愁的是什么。您对滕家有恩,我自不会袖手旁观。”

滕将军说这话,当然是因为儿子滕子俊。

他已经知道,呼延锦是宝应长公主的师兄,长公主那个医馆,也是呼延大人帮着开起来的。

滕子俊做手术当天晚上开始发烧,送到医馆里住了几天,现在已经度过危险期回家了。

呼延锦道:“见过二位将军,呼延确实在发愁。眼见地方官的蒙蔽,就要使皇上陷于失察,做为臣子,却不能在短期内拿出证据……”

“您忘了?这位李英李将军,亦是来自陕西,行都司就在长安,对此案刚好有些了解。”

李英少年英雄,戎马十来年,带着一身豪气。

他拱手道:“李英昨日大殿上听闻长安几十个和尚造反,就觉得十分诧异,幸好呼延大人向皇上申请核查,总算有了矫正的机会。”

正说着,徐之锦从刑部出来,一听李将军的话,喜出望外道:“大理寺就在后面,不如几位大人移步大理寺详谈。”

陕西行都司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向来进水不犯河水,若不是滕定将军相求,李英必不会趟这趟浑水,毕竟自己还要待在陕西的地头上。

僧人造反这件事,就算去查,布政使司不过是拿长安府,甚至只是咸宁县令顶过去,动不了他一分一毫,可仇就算结下了。

李英帮呼延锦翻案,可以说是百弊而无一利。

可他也是个热血汉子。

先是将呼延锦、徐之锦在朝堂上,为一件与己无关的事,与皇上据理力争,又是与自己同为武官的滕定苦苦相求,他这才决定助呼延大人他们一臂之力。

“陕西天高皇帝远,当初太子朱标到长安考察,说是圣上有意迁都长安,大家都很高兴。可后来定都南京,又迁都北京,早就把长安忘在脑后。

当地三司各有各的算盘,哪怕是我们行都司,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只求不去荼毒百姓,就算是功德了。

我能做到的,就是到皇上面前,将我知道的实际情况,禀明皇上。其他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还望呼延大人、徐大人体谅。”

李英一番话,呼延锦才知道,抓了闹事和尚当做造反,这不过是一叶知秋罢了。

“这已是难能可贵,能够佐证和尚的供词不是一面之词,呼延感激不尽!”

事不宜迟,他们约了吴尚书,四个人共同进宫面圣。

潭柘寺里,花荞正和小七、灿儿、小高走在通往观音庙的小道上。

今天长公主们自由活动,她问了一下,没人愿意大热天去登山。张樾要在佛堂守着太皇太后和张太后,花荞只好自己往潭柘寺最高处的观音庙走。

“这一路都是树荫,并不是很热啊,为什么都不愿意出来?”

小七笑道:“长公主们都是金枝玉叶,行不回头、笑不露齿,哪有像您这样步履如飞的?您上山这样快,当心下山的时候腿打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