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页 (第1页)

作者:螺髻山下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赵时悦自然是和商道虞支开一众小辈,私下雅的江南小哥儿,很是喜欢,拉着他去别处玩儿了。

  林方旭无奈地沦为了孩子王,竟只能带着二木和姜承祖念书,给两个爱学好问的孩子讲《论语》。

  好在一天的《论语》也不算白讲,大哥夫已经跟商郎君换了庚帖,当然,他和小云的八字必定是般配得很的,换不换也只是走个过场。

  最重要的是,说好了下定的时间,只等大哥夫采买好东西,送到侯府,他就只用等着小云及笄后迎亲接人了。

  林方旭第二天红光满面地去翰林院继续种草,却现今日的翰林院有些不同,从林方旭一进门,邱学士看他的眼神充满了惋惜,汪学士则是一脸‘我早就料到’的表情,其它同僚则幸灾乐祸有之,同情怜悯也有之。

  林方旭也不在意,笑呵呵地跟他们打了招呼,也不管他们是如何的欲言又止,直接到文献库房。

  库房内此时空荡荡,往常每天都比他早到的商谭、孔玠两人都不在,林方旭大该猜到是什么事了,也不在意,一边继续整理抄录典籍,一边想,此时两人应该正在给诸位老端茶送水,整理奏章,干一些跑腿的杂活呢。

  可惜他不在意,有人却在意得很,只见徐安不知道是不是刚到衙门,背着手溜溜达达地进来,笑呵呵道:“怎么……?你还有心情抄书,就半点不好奇?”

  林方旭搁了,回道:“这不正等着大人给下官解惑么。”

  徐安老不正经地坏笑道:“状元郎,你被坐冷板凳啦!

哈哈哈……我当初说什么来着,你还不信,年轻人口无遮拦,现在后悔了吧……!

哼……,昨日,孔老说自己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使,奏请了圣上,让孔玠去内任司值郎,帮他读读奏章、报表。”

  林方旭无奈道:“我几时不信了?所以孔玠去了内,那显思兄呢?也去了?又是那个老眼睛不好使了?”

  徐安翘着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显然是因为看到了林方旭的笑话,一副满意至极的样子,继续悠哉道:“当然是一起去了,嘿……,董钦能让他独占便宜,接着便上奏说,内很多杂事忙不过来,干脆多选几个司值郎,所以榜眼、探花,甚至董坤、金达两个庶吉士都去了,独独剩下你这个六状元,你说好笑不好笑,哈哈哈……。”

  林方旭右手托着下巴撑在书案上,就这么歪着头看着他笑,面色平淡,不见喜怒。

  徐安估计意识到,眼前的年轻人也才刚满十七岁,比起官场老油子,还年幼得很,不能打击太过,打算安慰几句,遂开口道:“你也别太……”

  话还没说完,便见汪炜领着个一个小太监进来,小太

  监恭敬地给徐安行了礼说道:“见过徐大人,见过林大人,小的传圣上口谕,命翰林修撰林方旭兼任中书舍人一职,明日便去报道。”

  林方旭接着旨,将小太监送走后,跑到徐安面前问道:“大人刚刚叫我别太什么?”

  徐安面无表情地看他一样,然后面无表情地走了。

  内司值郎、中书舍人,一个是老秘书,一个是皇帝秘书,果然还是前者更让人喜欢啊。

  所以一众同僚在得知消息后,纷纷跑来贺喜,林方旭便也抄不成书了。

  有一心直口快的年轻翰林笑着道:“我们昨日还玩笑说,显思他们两人好运气,年纪轻轻就跻身内了,没想到东升更有造化。”

  汪炜也笑容可掬道:“中书舍人虽不如以前,但好歹也是能直达天听的,东升以后可不要忘了咱们翰林院啊。”

  林方旭自然回说“不敢”

,但心里也知道,汪大人说的只是客气话,当不得真,有徐安这个皇哥儿夫在,翰林院还用不着他来直达天听。

  第五十九章

  自前朝罢黜中书省后,中书省的权利便归于六部,原中书省的官员职位全部取消革除,惟存中书舍人,组建内后,中书舍人一职也变得时有时无。

  重活一世,老天爷怎么都不会让你低调,继六状元后,林方旭又成为了大魏朝第一位中书舍人。

  而此时,林方旭正在乾清宫外,等着皇帝下早朝。

  早朝还有个比较正式严肃的称呼,叫做御门听政,凡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帝王都会采用此形式处理政务,所以早不早朝,也是判定此君王是勤政贤明,还是昏庸荒唐的重要标准之一。

  大魏朝规定,文武官员每天拂晓到皇极殿参加早朝,但真正有此资格的其实并不多,四老和六部尚书几位一品和二品大员,六部侍郎、大理寺卿、通政使等三品以上在京官员,若无意外情况,定然是每天都要报道的。

  六部郎中、员外郎一共七八十人,有事上奏才能上朝,并不能天天都去。督察院比较特殊,除了正副都御使外,便是六七品的御史都可以上朝的。地方官的话,四品以上才能上朝,四品就是巡抚了。

  整个大魏朝三品以上大员其实很少,而且能天天上朝的只有京官,京官中像大理寺卿又经常有事处理,所以即使加上有事的六部郎中、院外郎和督察员御史,每天早朝的文官大约也就是三四十人而已。

  民间话本总爱写,皇帝上朝时,文官站一边,武官站一边,文臣武将一样多,天天打擂台,怎么可能呢?

  正三品以上的武将,大多是各卫所的指挥使,分布全国各地,每天来站岗的武将只有五军都督府的几名大佬和京师营的一两个代表,偶尔有一两位有事上奏的品武勋,总的来说,早朝是文官集团的主场,若不涉及军事,武将大多时候都是在围观文人打嘴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