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大神大佬 > 第95章 修道

第95章 修道 (第1页)

可以了。

进一步的说,所谓修道,讲究的是——以心体道,与道合一。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修道大致分为七个阶段,即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

那么,修道所涉及到的这七个阶段,到底是基于怎么样的原理呢?

其实在道家看来,在修道的开始,就需要安坐,即打坐,然后收心离境,因为境为心造,所以需要打坐收心,才有可能让自己不着一物,一尘不染,凡脱俗,最终趋向于虚静,使之心体回归。

古之修道者画像

所谓“心体回归”

,正如太上老君在《清静经》中所讲的那样——重归于清静无染之先天心性。

而达到这个层次,就是道家所言之得道了。

以下我们就从七个方面来继续探讨道家修道的七个阶段,即

一、敬信

《坐忘论》中讲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

大意是说,信是学道、修道的前提,而敬则是修德的根本。

言外之意,不信“道”

之人,根本就无法学道,更不可能得道,就好比不敬德的人,根本无法修德一样。

而“道”

在道家文化中,则是万事万物皆需要遵循的规律——顺应道之规律,才有可能生生不息,若是违背道之规律,那就会很快消亡。

因此,就修道者而言,对于道不但需要信,而且还需要敬,这其实正是修道的前提,亦是修道之第一个阶段。

二、断缘

《坐忘论》中讲断缘者,谓断有为俗事之缘也。

所谓“缘”

,在此强调的是世间的各种俗事,即世事纷扰。

而断缘,就是指摆脱各种俗事的干扰与影响,而各种俗事,本质上就是人为的产物,故而断缘强调的摆脱外在一切以及自身情绪的牵引之意。

古之修道者老子画像

这就是修道的第二个阶段。

三、收心

《坐忘论》中讲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

大意是说,“心”

才是人之言行背后的驱动力,就好像是这个身体的真正主人一样。

进一步的说,心静则智慧生,而心动则会受到外在一切的牵引与影响,以至于迷失自己,即“昏”

之意。

因此,修道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收心,即修心——使心趋向于清静。

四、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