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节 (第1页)

作者:水冷酒家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王宝玉连忙伸了个懒腰站起来,讪讪的打了声招呼,裹着被子头也不回的走了出去。

随后,王宝玉找到了鲁肃,让他给自己安排一个营帐,接着睡觉。一直睡到了中午,才又被鲁肃吵醒,说是孙权升帐,共议军机大事。

哎,人在屋檐下,连个觉都睡不够。蔫头巴脑的王宝玉来到行军大帐中,孙权脸色铁青,原来,合淝城中的张辽,听到程普又率大军前来支援,非但没有畏惧,反而下了战书,其中满是对孙权的嘲讽,说什么打不过就找人来,算什么英雄。找也得找个差不多的吧,连古稀老将军都被当成了挡箭牌,你们那些年轻的将军们都学周瑜躲清静,养老去了?

孙权毕竟是年轻气盛,被张辽一激就恼羞了,扔了手中的挑战书,高声骂道:“张辽匹夫,欺我太甚,今日我就亲率原部人马,再与其一战!”

第427章网开一面

“主公,不可如此,如今我大军兵力占据优势,何苦跟张辽斗气。”

鲁肃连忙上前说道。

“你且看张辽战书中所言,着实让人恼怒!

我若是退缩,势必遭人耻笑!”

孙权气得双目赤红。

“主公,此乃张辽的激将之法,主公万不可为此人动气!”

鲁肃拱手苦劝道。

“不杀此人,实在难平我心中之恨,我领军在前,你等随后,若遇不利,再行接应。”

孙权独断专行的下达了命令。

鲁肃无奈的退了下去,不禁暗自摇头,平日孙权和周瑜都对自己敬重有加,只是关键时候都不听劝告,实在是尴尬。

按说江东的将领中,胜过鲁肃才华的不在少数,但论起用兵谨慎,只怕谁也不如鲁肃,这便是周瑜死后,孙权幡然悔悟,将鲁肃拜为大都督的主要原因。

孙权领兵是个急性子,立刻召集大军起程,直奔合淝。曾经说过,孙权此人十分爱美,即便是战争之时,他依然没忘了将自己打扮的像模像样。

孙权头戴金盔,身穿金甲,手持一杆金枪,远远看去,高大威武,就像是金甲天神,十分惹人注目。

这一点王宝玉并不意外,他比较意外的是,孙权居然会使用兵器,就是不知道功夫如何。在他的印象中,刘备虽然也有兵器,但武艺实在不敢恭维,比自己也强不了多少。

王宝玉本想跟着鲁肃程普等人,在后方等着接应,没想到孙权却笑呵呵的招呼王宝玉,让他跟着一路同行。

王宝玉不能拒绝,连忙喊上了好大哥范金强,在危机时刻,他还是相信只有范金强会不遗余力的救他。

同行的大将中,还有王宝玉熟悉的太史慈,他冲着王宝玉微微点头致意,随后就跟范金强聊了起来。

王宝玉跟孙权并马而行,走在前面,在二人的身边,还跟着两名副将,一胖一瘦,使用的兵器一样,都是方天画戟。

经过孙权的介绍,王宝玉认识了二人,胖的那个名叫贾华,瘦的名叫宋谦,都是孙权最信任的得力护卫。

大军午时出发,接近申时,行军二十余里,有探马回报,张辽已经率领大军迎了上来。

张辽跟曹仁的打法不同,曹仁坚守南郡不出,只趁机打上一场。而张辽艺高人大胆,每次都主动出城迎战,因此,孙权打了半年,始终也没有真正兵临合淝城下。

“张辽匹夫,今日定要你贱命。”

孙权冷哼一声,吩咐军队摆开阵列,准备迎击曹军。

没过一会儿,一队足有万人的曹兵现出了身影,张辽看见了不远处的孙权,吩咐缓缓而行,在相距这边大军不到五百米的时候,张辽一摆手,收住了队形,列成了长队,双方呈现对峙的局面。

“碧眼小儿,不成想你倒有些勇气前来应战!”

张辽哈哈大笑,高声骂了一句。

“张辽匹夫,休得张狂,看我将你人首分离!”

孙权气得须发皆张,立刻回骂了一句。

孙权金盔金甲,日光之下熠熠生辉,很夺眼球,远远的就能看见。离得近了,张辽这才发现,孙权的身边还有一个骑着矮马的白净小伙子,面如涂粉,一双眼睛骨碌碌转个不停,十分的面熟,想了半天,不禁大惊,高声喊道:“骑矮马者可是王宝玉?”

这事根本瞒不过,王宝玉应声道:“张辽将军,本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就是王巴王宝玉。”

一听这句话,张辽左侧的李典吓得浑身一颤,而另一边的乐进也脸色大变,他们都十分清楚,这个看似手无缚鸡之力,推测那方面也不是太强的家伙身上,蕴藏着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

怎么哪里都有这个小伙子的身影,张辽很是不解,高声问道:“你,你不是在刘备处,怎么眨眼间就投靠了孙贼?”

被人骂做贼,孙权当然十分恼怒。但是,怎么听都像是张辽有些畏惧王宝玉的样子,不等王宝玉作答,孙权转怒为喜,哈哈笑道:“宝玉乃是我之家人,自然跟随于我。”

家人?啥意思?难道说孙权已经看出妹妹的心思,真想将孙尚香嫁给自己?王宝玉顺理成章的如此联想,当然,不光是他有这个想法,身后的将士们也是这么想的。

“听闻孙权有一妹,年纪与王宝玉相仿,许是姻亲,结为一家人。”

乐进凑在张辽耳边也如此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