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第1页)

作者:晴空之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工业之主》作者:晴空之下【完结+番外】

  文案:

  冉昱的堂哥重生了,第一件事就是送他去见阎王。

  上辈子冉昱英年早逝,堂哥一家靠着阿昱的余荫在乱世苟延。这一世堂哥要提前取而代之,以冉氏全部家财投资&1dquo;未来明主”。

  阴错阳差避过命难,于是倒霉蛋阿昱站上了上辈子错过的舞台。

  从第一把连手枪开始,伴随着合成塔和内燃机的轰鸣,冉昱开启了一个全的时代。

  化肥,磺胺,叠氮火帽,热球动机。

  又蠢又毒的蝴蝶扇动翅膀,意外扇起了时代最后的一线生机。

  机械天才受x心黑手狠爹系攻

  本文世界观相关:《我在搞科研》、《我靠副本搞基建》

  内容标签:文 古代幻想基建

  搜索关键字:主角:冉昱┃配角:崔慎、萧烈成、丰迟、宇文芎、高文渊┃其它:

  一句话简介:工业基建的崛起

  立意:强者之路始于自强不息,对于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

  第1章世界观简介

  昭圣元年十一月,绵绵不绝的阴雨笼罩了京城,原本便衰败萧索的冬景在雨水的冲刷下越阴冷寂寥。

  遥想三月前帝登基,小小的娃娃被皇太后抱着放上皇位,满脸的惶恐似乎是在预示着皇朝的未来。

  雍朝立朝三百年,自太祖西北起兵,武有太宗北击西胡,南下渡江,收复故土;文有泰相冶铁铸炮,劝农治学,励精图治。继任的明帝、景帝、和帝皆是勤政爱民,大雍朝的前半段开局几近完美。

  然而,天下哪有永远的好事。

  随着时间的流逝,强盛富饶的雍朝也逐渐露出了疲态。先是皇室嫡支子息难以为继,自太宗后共有三朝靠转支过继延续,如今早已不是太祖一脉当政。

  可过继来的都像和帝这样兢兢业业、厉行勤俭的皇帝还好说,偏偏后面继位的哀帝和灵帝,一个奢华无度穷奢极欲;一个不问政事求神拜佛;两支之后的子孙都不争气,接连出了好几个昏庸之主,也亏得雍朝立国的根基太过坚固,不然也坚持不到今次的幼帝登基。

  不过说坚持,其实也只是担了个名头,其实中央皇权早已旁落。

  自灵帝开始的镇藩制度,放开了藩地圈地屯兵的禁令。自立朝便蓬勃兴起的实业历经几代展,逐渐积聚出大量财富,也滋养了各地的场主们的政治野心。一方有钱,一方有枪,金钱的流转伴随着扩张的步伐,而藩地大员对中央皇权阳奉阴违,早已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甚至在选谁坐上皇位这件事上,也是几方人马博弈后的结果。

  比如此次继位的3岁幼帝,他的背后是北郡和中都结成的地方联盟。因为皇太后的妹妹嫁入北郡钢铁巨擘,她的儿子才能力压南地支持的汝阳王,成功掌握皇权。

  当然,豪阀的支持也不是不要回报的。

  帝登基伊始,便在太后的主政下提拔了几名北郡和中都出身的官员入,并很快修改了征税律法,减免了部分钢铁及冶金的税费,加重了胶物及轻纺商品的流通税。

  这样一来,南部广大的种植园扛不住了。以上下南郡为的其他派系联合起来,在朝中频频难,强力阻击,让帝的政令举步维艰。

  不得已,皇太后以朝拜帝为由召集各藩属大吏入旧京,定十一月十五日于旧京勤政殿行元次大朝会。这虽然是皇家代代相传的旧俗,可自灵帝迁都北郡后,藩属大吏进京述职的地点一直是在京城元极殿,也不知什么原因又改回了旧京。

  关于太后携帝回旧京定安城的事,朝中上下一早便议论纷纷。

  有人说太后是为了向天下证明帝血脉纯正,有人说萧家主为了避嫌才要求太后迁都,但更多的人觉得,皇太后这是想要摆脱北郡-中都联盟的控制,成为雍朝真正的掌权人。

  十一月初三,外诸岛及西南二郡郡守入京。他们在朝中无甚势力,多依附各派豪强,虽然路途最远,但到达的反而是最早的。

  十一月初七,中都四郡郡守入京。为蓟南郡守谢敏达,他虽出身贫寒,但却是漕运望族丰氏的赘婿。靠着丰家的提携,谢家成了蓟南郡有名的大粮商。谢敏达本人与北郡第一名门萧氏族长同在墨宗大学院求学,私交莫逆,此次北郡中都的联合,便由两人一力促成。

  十一月初九,西北五郡郡守入京。雍朝立国之初,国都便定在西北的定安城,是以原本的西北三郡算是京畿重地。后太宗北击西胡得阿木尔郡,明帝在位期间东胡三部请求归附,便在西北另设南石郡。后灵帝迁都北郡,西北五郡成了边陲,可毕竟是本朝的兴之地,文化中枢,又有岩油矿产,军政实力不容小觑。

  十一月十二,南部诸郡郡守入京。南部诸郡包含上下南郡,东海、尺阳、宓阳、谷安和岐江等七郡。其中六郡以前朝末年的南郡的版图做拆分,唯有东海郡为立朝后并入的岛屿,为南江口外第一大岛,与6路仅有一线浅滩连接,海水涨潮即被淹没。

  南郡为雍太祖立国前最后一战,也是前朝世家经营多年的大本营。雍朝立,为平息世家之乱,时任太子的太宗皇帝将南郡一分为六,混入部分原岭西属地,并将盘踞多年的世家豪强迁居。明帝时期雍朝国力迅展,南部诸郡更是借助水网之利遍布纺织场和种植园,工场的机器昼夜轰鸣不断。只是立朝时皇帝担忧前朝余毒未尽,严令禁止南部诸郡拥兵。哪怕是后来的灵帝脑筋一热开镇藩禁令,雍朝上下也只有南部诸郡依旧由朝中直统,每三年便要更换驻郡守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