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第1页)
媳妇一看,家里一个人没有,坐在院子里骂:“你们三口人有种的出来!
谁不知道你们的厉害?你们的厉害都使出来吧!”
这媳妇坐在院子里骂了三天,嗓子都哑了。
公公婆婆找了几个说和人,这几个说和人先劝公公婆婆,说人家老王家是好人家,五个儿子都文武双全。
婆婆说:“好人家咋教育出来这样的闺女?结婚不到一个月就这样闹!”
说和人说:“你别说人家,先想想你以前做的事。像你死的那个儿媳妇那样的,没了。”
公公婆婆没了主意,问咋办好。
几个说和人商量完说:“办法倒是有。你要是愿意,俺跟你儿媳妇去说说。你要是不愿意,俺也没啥好办法。”
婆婆着急,问啥办法。
说和人说:“外边种地,他们爷儿俩当家。收家来东西,你儿媳妇当家,把仓库钥匙给她。”
婆婆掂量了半天,说行。
初四这天,说和人到了她家,看热闹的人跟去一帮,媳妇说:“俺也不知该叫啥,你们都进屋坐下。”
说和人把意思说完,媳妇说:“把那三口人都叫来,当着大家的面,叫他们说。”
那三口人来了,都说以后家里事她当家。
媳妇说:“好,俺听大家的,以后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第二天,丈夫赶着牛车到集上,把锅碗瓢盆面缸面瓮都买回来。
到了秋天,公公又想找媳妇事,和媳妇吵起来。他知道打不过媳妇,当时媳妇站在院里粪坑边上,他把媳妇推到粪坑里就想跑。媳妇跟哥哥学了一身好武艺,她抓了两把稀泥,先糊上公公眼,上来就抓住公公,把他的裤子撕得稀巴烂,不能见人。公公大跑,跑到水坑里蹲着,叫老婆子给他送裤子。从那以后,他再不满意,也不敢欺负媳妇了。
后来媳妇怀孕了,砍高粱的时候,她觉着肚子疼,就说:“你们爷儿俩干吧,俺回家挑饭去。”
到家时间不长,孩子生下来了,她把孩子包好放到床上。收拾完自己的事,婆婆把饭做好了,她用扁担挑着就去送饭了。
婆婆听到媳妇屋里有小孩哭,到屋一看,有个刚出生的孩子,她就知道媳妇生了。婆婆屋里院里找媳妇,没找着,到厨房一看,自己做的饭没了。婆婆拿个布衫赶紧往地里跑,跑到地里一看,媳妇在地里干活儿呢。婆婆用布衫把她的头包上,说:“你不要命了?快跟俺回家!”
回到家,婆婆给她熬了小米粥煮了鸡蛋,抱起孙子看了又看,高兴得不知说啥好。媳妇一连生了五个儿子,一家人过得挺乐和。
俺十四岁时,家里买了洋弓,她常来弹棉花,俺最喜欢听她拉呱。那时候,她五十多岁了,五个儿子都娶了媳妇有了孩子。
五儿媳妇说:“你对俺奶奶啥样,俺对你啥样。”
她说:“你想叫俺学你奶奶,好,你再回娘家就得拿回钱来,不拿回钱来就得挨打,你同意吧?你要是觉得你奶奶的事做得好,俺就学你奶奶。”
五儿媳妇红着脸,啥也不敢说了。
姥娘家有好几个妗子,背地里俺叫她“王氏大妗子”
。
二嫂的弟媳
二嫂的娘家在巨野城西南马海,很多年过去了,说起亲叔她还恨得直咬牙根。
她叔家的弟弟十一岁就娶媳妇了,媳妇是个穷家女。这女孩十八岁,大个,长得好看,场院的活儿、地里的活儿都能干,织布、纺棉、绣花、做针线活儿她全做得好。娘家没有男孩,三个女孩她是老大,她得帮她爹干农活儿。
当时叔婶看好人家长相和能干,结婚那天就不高兴了,媳妇的陪嫁只有一个桌子、一个柜子、一个板箱,从那天起,叔婶就没给过媳妇好脸。
媳妇没办法,就回娘家住,只有割麦子回来,收秋回来,过年过节回来。
回到婆家,婆婆就说:“东院你大娘家你嫂回家过年,拿来十斤棉花籽油,还拿来不少猪肉。前院你婶子家儿媳妇从娘家回来,拿来一块洋布,要给丈夫做身洋布衣裳,还给丈夫买个礼帽。”
婆婆念秧,媳妇听了难受,就盼着丈夫长大,丈夫长大了,自己能少受点儿气。
二嫂比这个兄弟媳妇小一岁,两个人处得很好。二嫂口才好,她常到叔家跟兄弟媳妇在一块做针线活儿,听见婶子说过分的话就跟婶子干,看见她叔欺负媳妇就跟她叔干。
转眼就是三年。二嫂再次见到这个兄弟媳妇,是过年的时候,二嫂已经做了俺的二嫂,二嫂回娘家,两个人有唠不完的话。
兄弟媳妇说,娘送她回婆家过年,走了二里多路,哭了二里多路,娘说:“孩子,你熬吧,你丈夫大了就好了。”
她说:“娘你放心,俺公公再烦俺,他也不能把俺整死,没事,你放心吧。”
她跟二嫂说:“娘怕俺受气,想不开自杀。俺还有爹娘呢,俺再难过也不能上吊。”
没过几天,她上吊死了。当时的风俗是,谁家媳妇自杀,不管是上吊还是跳井,做丈夫的都得去娘家跪门。进了娘家,看见岳父跪岳父,看见岳母跪岳母,跪到那里叫娘家人打够骂够数落够,人家说你滚了吧,这才能站起来。
二嫂的弟弟也去跪门,他的岳父岳母没难为他,刚跪下,岳母就叫他起来了。
岳母说:“不怨孩子,小两口好,就是他爹他娘嫌娘家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