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第1页)

作者:松下有鹤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李承度道不用,已有了要走的趋势,青年一急,又说院里有座茶花小圃,专供客人游玩,不去可惜云云。

  其余两人没什么反应,扶姣倒先探出脑袋来,饶有兴致道:“当真?那我们去看看罢。”

  她仰看的李承度,亮晶晶又好奇的眼神让李承度明白,小郡主根本没把这人放在心上,大概是手段太低端了,让她觉得不值一提。

  不着痕迹地把这兴冲冲的脑袋按下去,李承度沉吟片刻,说了个好字,在青年带领下往内院走。

  不拿出那登徒子的作派时,青年还是人模人样的,介绍起壁画、题字和花木,皆信手拈来,肚子显然存了墨水,并非一无是处。

  才走了小段路,便有着青袍的老管家匆匆而来,连声道歉,说是方才被事情绊住,没能及时招待客人,然后对那青年道:“先生还等在那儿,四郎不回去继续学么?待会儿郎主就归家了。”

  青年欲说什么,管家就故意严了目光,让他一滞,悻悻耸肩,终究有些敬畏这在赵家待了多年的管家,不情不愿地向李承度几人告别后,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管家暗暗摇头,心道若非娘子着人关注前厅的动静,他还真不知,四郎在客人面前竟也如此轻狂。

  四郎是他们郎主族中堂弟家的子嗣,原家中行四,人唤四郎,到了这儿本该要换叫法的,可他始终不想承认这位的身份,便依旧以原称呼唤他。

  郎主选四郎的缘由,管家约莫能猜到一点,不外乎是因为四郎同原来的大郎生得太像了,再加上这人惯于在郎主面前装乖卖巧,以致郎主被这副皮相蒙蔽了心眼,一心要过继他。

  唉,要不是大郎意外身亡,赵家哪至于让这等人物来称大王。

  敛去思绪,管家又向李承度等人告罪,问他有何事来访。

  李承度道出来意,复将信物取出,“奉家慈之命,来取一旧物。”

  管家出面后,才得了他的正视,端看这模样气度,管家不禁在心中先称赞了声,而后细看信物,讶然道:“郎君莫非是李夫人之子?”

  李承度道是,见管家看向扶姣和王六,一一介绍:“这是家妹,另一人是我书童。”

  管家长喔一声,语气中带了几分亲近,“原是李夫人之子,那先前是大大怠慢了,郎主马上就回府,郎君是想看看这园中风景,还是回前厅等待?”

  自是回前厅等待得好。

  从管家口中得知,原来数年前听泉先生经过此地,曾顺手为赵家家主解决了一件难题,还将得来的药玉赠给了先天体弱的赵家大娘子,是赵家的大恩人,问其姓名,只道自己是李夫人。

  管家热情洋溢,“一别经年,李夫人如今可安好?”

  李承度道已病逝,管家沉默了下,看着他和扶姣不知想了什么,眼中怜惜更盛,“你们兄妹二人,受苦了。”

  从这位管家身上,才能大致窥见赵家几代名门的风貌,而不是像赵四郎那般将轻浮作风雅,只会堕赵家名声。

  大约是见扶姣和自家娘子年纪相近,管家自然而然生出慈爱之心,从外表观她气血不足,便着人特意上红枣茶,并问:“小娘子和兄长是路经怀中郡,还是准备长居此地?”

  他问扶姣,自然由扶姣作答,“只是经过此地。”

  “你们兄妹二人若无其他亲友,就此待在淮中郡也不错。郎主一直念着李夫人恩情,只恐无法报答,若能有幸得此机会,定高兴极了。赵家虽称不上大富大贵,但在这儿还是小有名声的,照拂二位不在话下……”

  管家念叨起来,也是很多话的,扶姣听着,唯独对他话中的称呼很感兴,看着李承度眨了眨眼,拉长了语调说话,“那我不能做决定,要看阿兄的意思。”

  王六一口茶水险些没喷出来,小郡主这声阿兄,他听着怎么像主子的催命符似的。

  李承度神色自若,“暂且还未定下。”

  管家大呼正好,直对他们介绍起淮中郡的种种好处。

  但凡上了些年纪的人,碰到喜爱的小辈,总忍不住唠叨几句。李承度以不变应万变,沉静的脸上很少有变化,而扶姣被引起了兴,就很愿意接管家的话,捧哏似的时不时“噢?”

“这样啊”

之类的答,二人对话起来,很是得宜。

  管家欣慰道:“小娘子和善开朗,定能和我家娘子结交为友。”

  王六愣愣听着,竟不知那四字是如何写了,忍不住偷偷觑一眼小郡主,依旧是双目盈笑的可爱模样,一点都看不出惯有的任性娇蛮。世人说女子皆有千面,果不欺他。

  幸而未过多时,赵家郎主赵渚回了。

  管家先上前介绍,言语中多添溢美之词,让赵渚对这故人之子有了三分好感,再一见他们兄妹的品貌,三分顿时变成七分,含笑道:“不愧是李夫人的一双儿女,乍然看来,真是珠玉生辉,我这陋室也随之添光啊,哈哈哈。不必拘束,既是李夫人之后,你们唤我一声赵伯伯就好。”

  赵渚是爽朗的性格,言谈不拘小节,听李承度说要取李夫人留下的东西,二话不说当即着人去取,再问他们现居何处。

  李承度道出客栈名字,赵渚讶异了下,“莫非就是昨日在城中豪掷五千两的……”

  李承度似有不好意思,点头道:“小妹顽皮,一时兴起,倒在城中闹出笑话,连伯父也得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