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 (第1页)

作者:马鸣泉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彩红就这样开始了自己在省城打工的生涯……

  彩红和其他几十个来的小姑娘们干的是一样的活儿,踩缝纫机砸鞋帮儿。

  章彩红她们刚进厂这一段时间,没有具体的生产任务,主要就是搬皮革、拎胶桶、给成品鞋装盒,然后就是看那些去年、前年来的小姑娘们怎么样刷胶,怎么样砸鞋帮儿,怎么样修剪鞋面儿的布刺儿……

  在这二十来天的打杂学徒时间里,章彩红逐渐对东方胶鞋厂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

  东方胶鞋厂是一个老国营企业,是五十年代苏联援建的少数几个轻工厂之一。这个老厂几十年来一直供应着华北一带的各种运动鞋,产量虽说不是很大,但在八十年代以前运动鞋基本上是城里人的专利,倒也能供销平衡。八十年代初期以后,农村人突然也有钱穿运动鞋了,而且需求量一天比一天大。东方胶鞋厂那个平时不怎么显眼的销售科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走路都不看脚底下了。

  从八六年开始,东方胶鞋厂在省二轻局的默许下,开始一批一批地从农村招收年轻姑娘进厂,章彩红她们已经是第三批了。

  就在章彩红她们这批小姑娘学徒期满的前一天,厂里突然了布告:

  鉴于厂内宿舍紧张,经厂领导研究决定,凡九月一日以后进厂的临时工(含计划内临时工)自行解决住宿问题。限三日内整理好本人物品,搬出本厂宿舍。违者予以辞退处理。

  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看到厂里的布告,章彩红和其他进来的小姑娘们一样,呆了。

  『11』第十一章彩红进工厂

  单位突然不负担临时工的住宿,让这些刚从农村出来的小姑娘们感到一阵又一阵的无奈和茫然。

  在茫然中,章彩红突然想起大姑的话:在城市里靠亲戚,更要靠自己。联想到大姑先前说起的以后要她自己租房子的事儿,彩红慢慢有了主意。

  晚饭后,彩红到了大姑家。彩红把事情的枝枝蔓蔓给大姑说了一遍,就问大姑在那里租房合适?大姑轻轻叹了口气说“这是欺负咱村里来的人呀,咱也没办法和他们去说。”

然后大姑又说,彩红住在家里也行,只是路有点远,不太方便。

  章彩红用南邑话叫了声大姑,眼圈有点红。本来彩红已经会拿着嗓子说普通话了,这也是她到省城二十多天的收获之一。“我知道大姑心疼儿我,也愿意在家里住,可这不是个长法儿。以后下班也没个准点儿,让你也不安生儿。”

说完这几句,彩红对大姑笑了一下,突然变了腔调儿----变成了半生不熟的普通话音儿,“我感觉我还是租房住好,方便,我也自在点儿。大姑帮我参谋着看租哪好吧。”

  彩红的大姑在心里长长叹了一口气,半天没出声儿。她是从心眼里疼彩红,愿意这个娘家侄女没灾没病儿的在城里过日子。让彩红住在自己家里,是大姑的真心话。只是大姑也有自己的担心,彩红长年累月住在家里,老伴肯定不会说什么,不过心里估计不会太愿意。再就是自己的两个孩子,儿子倒没什么,女儿正高三呢,脾气又娇,两个女孩住一块,行吗?现在彩红自己说要租房住,看来这孩子真是长大了。

  在城里过活,就得靠自己呀。彩红大姑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艰辛年月,眼圈也红了。

  半响儿,大姑才说话,仍是那腔儿极亲切的南邑口音。“小红子,你这么说,大姑心里也不好受。光景都是自个儿过,你早点摔打摔打也不赖。租房的事儿好说,大姑姑明儿就给你张罗。”

  大姑拉住彩红的手,细细地替她打算起来……

  房子第三天就租定了,在厂子北边儿的尚义庄,骑车二十分钟就到厂子了。按大姑的意思,彩红和两个同在鞋厂上班的小姑娘合租了一间屋。和工友合租,是大姑的意思。合租省钱,和工友合租,上下班儿相互好照应。彩红把合租的意思给工友们一说,立刻有几个人凑过来----那帮儿进厂的临时工们,都和章彩红一样在城里没地方住。

  最后和章彩红合租的,都算是老乡儿。一个是杨翠花,也是南邑人。另一个叫牛荣,北邑人,不过姥姥家是南邑的。

  在章彩红她们搬出厂里宿舍的当天,厂里宣布:彩红她们这批计划内临时工、临时工全部通过了试用期,明天正式进入各车间工作。

  章彩红和其他二十九个小姑娘被分配到五车间,五车间的工作就是砸鞋帮儿。一进车间,彩红她们就出一声惊叹!

整个五车间其实就是一间厂房,一排排缝纫机把足有四五百平方米的车间塞得满满当当。后来彩红她们数过,一共是十一列缝纫机,每列有十四台。在彩红她们这三十个临时工来了以后,一百五十四台缝纫机终于是各有其主了。

  彩红分到了西起第七列的第九台缝纫机。从她坐到那台缝纫机后面开始,章彩红就正式成为东方胶鞋厂的工人了。不,是计划内临时工了!

  在进东方胶鞋厂以前,章彩红先是见李晔穿过运动鞋,后来父亲也给她买过一双。只是当时的章彩红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成为一名做鞋的,更没想到做一双运动鞋需要那么多复杂的工序。简单说,做一双鞋至少需要这样几道工序:裁剪,刷胶,砸(鞋)帮儿,铸(鞋)底,合(鞋底)层,上(鞋)帮,撑(鞋)面儿,修剪,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