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第1页)

作者:青云碎月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南帝被两个人吵的心烦意乱,制止两个人的争吵道:“战报被劫,谎报军情,这两件事无论哪一件都干系重大。陈尚书你身为兵部尚书,难推其咎。朕命你在三日内给朕查清楚,还楚家军一个公道。”

  “臣一定竭尽全力追查,也希望能还自己一个公道。”

陈尚书余怒未消,后面这句话明显是说给楚云闲听的。

  楚云闲仿佛没有听见,不在和陈尚书纠缠,拿出自己之前写好的战报呈给皇上。皇上接过,仔细的翻看,知道蒙果丹已经伏诛,胡夷溃不成军,龙颜大悦。

  “很好,楚家军果然没让朕失望。明日早朝,朕一定重赏。”

南帝眉眼都染上喜色,这些年抑武将,他却一直没动楚家军,是因为他知道,南国还需要楚家军这只神兵。

  楚云闲在战报中提及戚国出兵一事,南帝许是没有细看,并未询问。楚云闲也装作忘记,没有提醒。他替楚家军谢过皇上恩典,和陈尚书一起告退。

  御书房外,楚云闲放慢步子和陈尚书并肩,用只有他们能听见的声音道:“尚书大人,我那几封不能上达朝堂的急报你可千万收好,莫要有一天被人翻出来。”

  陈尚书脸皮一抽,笑道:“老臣不明白将军的意思。”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楚云闲冷笑,目光冰冷,看的陈尚书后背冷汗长流。

  踏出宫门,楚云闲和陈尚书分道扬镳。陈尚书看着楚云闲步步走远,气的脸色铁青。更让他捉摸不透的是楚云闲的话,楚云闲坦言他传过四次急报,可兵部拦截下来的只有三份,都被陈尚书处理。剩下的那一份,他却没有得到。他本以为有蒙果丹压阵,楚云闲在劫难逃,谁知道他竟然能够逃出升天。

  “楚云闲,下一次你的运气可没那么好!”

陈尚书气急败坏,咬牙切齿道:“你那个短命的大哥就是你的前车之鉴。”

  作者有话要说:

  有几个过度章,很快王爷就要来上门提亲了!

  第十三章:质问

  次日早朝,南帝褒奖楚家军的功绩,论功行赏。楚云闲作为主将,当机立断,得到的奖赏最多,惹得不少人眼红。同时大家心里也明白,皇帝对他宠爱不减,他依旧是岚城最风光的官家子弟。

  有奖就有罚,在公事上南帝从来不会偏颇。兵部未曾查实军情,战报被劫,兵部尚书被罚处半年的俸禄,南帝责令他三日内查清此事,给将士们一个公道。

  表面上看起来此事已经完美解决,但实际并非如此。两日后,陈尚书上书皇上,坦言他已经查清楚这件事情的起因,原来战报和军情都在晋州被当地的官员替换。替换的这名官员叫侯江,单看他个人和楚云闲没有恩怨。但联想到一个叫冯进的人,大家心里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冯进曾任中郎将,因为贪杯误事,被楚云闲军法处置,当街斩。而这个冯进和侯江是同窗同乡,二人感情深厚,结为异性兄弟。当年冯进酒醒之后,知道误了大事,心急如焚。侯江为了保他,亲自去找楚云闲求情。

  不料楚云闲撂下一句军令如山,不理会侯江的哀求,在他面前手刃冯进。义兄在自己面前惨死,侯江收敛尸骨之时痛哭流涕,扬言会让楚云闲血债血偿。

  因为这件事,不少人都埋怨楚云闲不通人情,冷酷不留情面,会寒了追随他的那些人的心。但很快这些舆论就被压倒,楚云闲之所以不留冯进,是因为他贪杯导致楚家军先行的两千人全部战死,无一生还。侯江眼中冯进的性命珍贵,那战死的二千士兵的性命就不珍贵?

  同是爹生娘养的血肉之躯,何来三六九等?

  罪魁祸被查出,南帝震怒。侯江因为一己之私险些导致楚家军覆灭,让胡夷直入南国内地,无疑叛国投敌,本该株连九族。但因为有其他人求情说处罚过重,南帝沉思之后,改为诛三族。从九到三,其中差了六。咋看之下都会觉得是南帝仁慈,但深想便知,这是武将势微的结果。

  侯江的处罚判定,在大家都以为这件事情告一段落时,吏部突然参楚云闲一本,原因还是这场战事。

  朝堂肃静,吏部侍郎声音掷地有声:“敢问楚将军,你两万人马如何能战胜胡夷五万大军?”

  质疑之声并非空穴来风,两万对五万,还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难怪吏部侍郎有疑问。

  虽然楚云闲执掌部分军权,但他不用上朝议事。今日是皇上让他前来听这件事的结果,没想到会被人参一本,而罪名是通敌!

楚烽也在朝堂之上,自然要护着自己儿子,大骂吏部侍郎鸡蛋里挑骨头。

  楚云闲拦下出头的楚烽,让他不用帮忙。吏部侍郎所问,梁君末早就料到,楚云闲临行前他再三叮嘱过应对之策。

  “楚将军,如果朝中有人问起你如何打赢胡夷,你千万不能说你向戚国求兵。包括你写的战报,对我们出兵一事,要一带过。”

  梁君末留下那两日并非无所事事,他当日所言,句句都是站在楚云闲的角度,为他着想。

  “你大可告诉南帝,是蒙果丹野心勃勃,将你们围困丹阳城之际,不自量力的派兵挑衅戚国,惹怒我。我带兵前来,暂时和你联手。”

  “如果有不长眼的跳出来说是你写信去戚国求兵,你只问他如何得知。若他说是有人检举,你在搬出战报不能到达皇城一事,自然能让他们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