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 (第1页)

  战后论功行赏,曹操任命郭嘉为军谋祭酒,接替戏志才的位置,表程立为东平相屯扎在范城——顺便,就按照史书上所说的,因为那个奇梦,给他改名叫做程昱了。至于太史慈,被任命为别部司马、骁骑校尉,与夏侯惇、曹仁等大将并列。

  最后轮到是勋,曹操提拔他做了从事之职。从事是州刺史的属官,全名“从事史”

,包括治中从事、别驾从事、簿曹从事、兵曹从事,以及各郡国从事,说白了就是刺史衙门的高级文员。原本州刺史不过是秩六百石的监察官,所以从事的品级也普遍很低,才秩百石——县令还秩千石哪,县长也有三百石、四百石。但是随着汉末各地刺史崛起,往往除了监察权以外还军政、民政一把抓,就成了比郡国更高一级的行政长官,他们麾下的从事们也就水涨船高,权势不在二千石的郡国守、相之下。

  曹操挂着兖州刺史和行奋武将军两个头衔,所以麾下也有两套班子,一是以治中从事陈宫为的纯行政系统,一是以军司马荀彧为、军政全管的幕府系统。如今陈宫是叛变革命了,于是曹操就把毛玠提拔为治中从事,其余人等也一位位地往前挪位置,最后空出个济阴郡从事来给了是勋——那意思,大概还想让他跟兄弟曹德搭班子。

  是勋心说一年多以前,陶谦派老子到兖州来的时候,就打算给我个郡从事当啦,被我给辞了,想不到来了曹操这儿,咱就还是当这个官儿。当然啦,他很清楚,陶谦想给他的郡从事是虚的,只是作为使者名义上好听而已,曹操给他这个官儿可是实打实的。

  话说汉代的正牌地方官员数量很少,就连县城里也不过三个正式公务员编制而已,原本才秩六百石的刺史,手下就全都是自己征召的属吏,搁后世就跟师爷似的,从事有百石的俸禄,得朝廷正式承认,那就已经很了不起啦。曹操要是职务不继续往上升,他也给不了是勋高官做。

  当然,对于曹操这种割据军阀而言,行政系统和幕府系统,根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存在,是勋表面上是文员,实际上就可以算是曹操的谋士了,起码跟毛玠、薛悌、吕虔等人可以平起平坐。他倒是也不贪心,知道日后史书上不可能会有“荀彧荀攸贾诩是勋传”

,能混进“程郭董刘蒋刘是传”

里,那就足慰平生。

  【高邑成秽墟之卷三终】

  黯然销魂者之卷四

  第一章、继嗣之争

  初平四年岁末,曹操返回鄄城,6续恢复兖州各郡县,吕布、陈宫、张邈仅仅剩下了大半个东郡,把主力屯扎在濮阳,并分兵咸城、东武阳、东阿等地,以防曹军乘胜追击。

  但是曹操还没打算这就去抄了吕布的老巢,荀彧跟他说,东郡今年的收成很不好,在原本的计划中,还打算从屯田收获中拨出三四十万石粮食去帮忙填这个窟窿的,如今把负担架到了敌人肩膀上,那不是很妙的事情吗?还是等过了年,将将开春,等吕布他们存粮吃光、种子无着的时候,只要平推过去便能取胜。

  曹操点头称是,就开始巩固复的郡县,暂不动兵——是勋自动请命为使,跑了趟乘氏,果不出他所料,虽然吕布并没有被彻底赶出兖州去,但胜负之势太过明显,李符、李登兄弟只好低头,乖乖献出了城来。是勋算是又白捡了一份功劳。

  可是他并不知道,历史的惯性又在他影响不到的地方尝试扳正轨迹,一支残兵这时候迤逦进入了徐州境内。

  虽然在这个时空并没有被攻打徐州的曹兵吓到,但徐州牧陶谦终究是老啦,不仅仅是肉体,更包括心态,他逐渐地受不了麋、曹两家各保其“主”

——也就是陶谦的两个儿子陶商和陶应——见天儿真的假的相互攻讦。于是叫来东海郡从事是宽商量,说你当初献的联姻之策,自称可以使两家和睦,共扶我儿,怎么就不管用呢?是宽朝老头一摊手:“使君需尽快决定了继嗣人选,才可使曹、麋两家,以及我是家协同一心,辅弼少主啊。”

  ——你老先生没有决断,迟迟不定下传位给哪个儿子,这又怪得谁来?

  陶谦也明白是宽所言有理,最终一咬牙、一跺脚,找了个素来信服的道士给俩儿子算命。那妖人斋戒沐浴、焚香叩拜,一连折腾了三天,这才给出结果来,说大公子(陶商)命中带煞,恐不能长久,还是二公子(陶应)一出生便有五彩祥云笼罩,乃是大富大贵之相。

  陶谦心说老二诞生的时候有祥云笼罩?我怎么不知道呢?可是既然道士这么说了,他也就当即拍板,好,明天便向群臣宣布,立陶应做我的继承人。

  按照汉代的礼法,立嗣以嫡,无嫡以长,陶商、陶应都是庶出,按规矩继承人就该是年岁比较大的陶商。但是这所谓的继承人,不是指的官位——官位就压根儿不能父死子继——而是指的爵位,至于家中财产,基本上按照老爹的遗言来分,并无一定之规。所以陶谦就打算,把自己溧阳侯的爵位依律传给陶商,动产也给他,而把不动产——当然主要是徐州之地啦——传给陶应。

  这时代的各地州刺史、州牧,甚至很多郡国守、相,虽然表面上还尊奉着东汉朝廷,其实已经是割据军阀了,地盘儿对于他们来说,就都是私产。比方说,益州牧刘焉就在不久后去世,把偌大一份基业都私相授受给了小儿子刘璋——这个时空当中,陶恭祖打算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