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页 (第1页)

  好啊好啊,这就开始了啊。是勋心说你们有啥不明白的全都说出来吧,老子今天就一一给你们驳了。netBaBy,你来问我是否欲效苏秦、张仪来摇唇鼓舌,来问我治何经典,来骂我定为儒者所笑吧。

  可是谁料想韩珩一开口竟然是:“既然是先生今日故着白衣,不穿公服,如郊游而来,自可抛却俗务,坦言其志。未知是先生之志何也?”

  啊呀,是勋心说,这问题倒挺尖锐。

  他一心想仿效演义上的诸葛孔明来舌战群儒的,多少有点儿一脚踩空的感觉。转念想想也是,舌战群儒虽然是经典桥段,终究为小说家言,为了抬高诸葛亮,就把江东文臣尽量往低里贬,不但让严畯、薛综之类的学问家肆意开口,还把步骘、虞翻之类名臣描写得挺无知,作为谋士领袖的张纮、秦松则压根儿就没有出场。如今是勋到邺城来,所面会的冀州群臣大多是乱世中的豪雄,是一心帮着袁绍打天下的,谁会来问你治何经典啊?真当这是游园会哪?

  韩珩字子佩,后来官至幽州别驾,当其上官焦触降曹以后,他以深受袁氏父子大恩为理由,就此辞官隐居去了。这人一开口就问是勋的志向,那是一种试探,先瞧瞧你有什么理想,有什么欲望,然后再好对症下药。是勋明白啊,我要说想升官财,或者说想安定天下、复兴汉室啥的,你们肯定就会吹嘘说袁老大这儿条件更好——嘿,老子又怎能被你等给料中了?

  于是他把扇子轻摇,面露哀戚之色,缓缓地说道:“如今宇内丧乱,汉室凌替,权奸跋扈于上,群盗隳突乎下者,究其根本,皆因吏治不清也。孝桓皇帝以来,士人各结党与,专慕虚名而不践实务,甚至勾连豪强,鱼肉百姓。此弊不除,虽拥百万兵甲,终不能安此天下也,虽愈强而其亡愈——勋之志,即澄清吏治,惩其贪蠹,而非徒以兵强为恃也。”

  他这话跟当初在襄贲县跟刘备、简雍所说的,差不多是同一个意思。要说这年月哪儿的吏治最清明,那非兖州莫属啊,袁绍手底下不是没有能人,但大多在有能为的同时,还是彻底的蠹虫,贪赃枉法,无所不为。是勋心说我这话摆出来了,看你韩子佩还有何可说,是不是敢腆着脸吹嘘你冀州没有贪官污吏,许攸、审配他们全都老老实实奉公守法。

  果然韩珩听了这话,只好讪讪地一笑:“真宏图大志也,韩某佩服。”

可是是勋没想到,突然间又有人开口:“既然如此,是先生何不到我冀州来呢?我主袁将军明察秋毫,麾下群贤皆清廉方正者也,得之为友,岂非至乐乎?”

  我靠!

是勋心说公然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么不要脸,这究竟是谁啊?

  第二十八章、邺下舌战

  是勋觉得自己就挺不要脸的,但也只敢不要在暗处,这大庭广众之下如此不要脸,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当下注目望去,只见此人四十多岁年纪,青面长须,穿着一身挺的公服,列班还在韩珩之前。对方看到他望过来,急忙拱手行礼,自报姓名:“不才耿包,现居主簿之职。”

  我靠原来你丫就是耿包,我知道你!

这家伙也在史书上露过一脸,只是露得非常不光彩——大概在官渡之前不久吧,这位耿主簿公然宣称汉祚已终,袁氏当兴,竟然奉劝袁绍称帝。袁绍把提案交给群臣商量,遭到一致的反对,于是为了表明自己并没有野心,他就干脆把耿包给宰了。

  一个人有野心很正常,想把自己主子抬上皇帝宝座,自己当开国功臣,也很正常——后来曹家这路货色还少吗?只可惜时机不对,这时候袁绍十分天下还不足其三,虽然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势力,可也还没到改朝换代的时候。跟在时局后头亦步亦趋,那是庸人,领先时局一步才是高才,领先时局十步,那……那他喵的就是作死!

难道沮授、郭图、田丰、审配他们就都是大汉忠臣吗?就没想着袁绍再更进一步吗?这票智谋之士都不肯开口,就他耿主簿喜孜孜地当了出头鸟,要不被一枪崩下来,那才叫老天爷不长眼哪。

  对于这路货色,是勋都懒得跟他多话,当下把脖子一梗,干脆吟起诗来了:“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这是《诗经?鄘风?相鼠》诗的第二段,其中“止”

通“耻”

,翻译成白话就是:看那老鼠有牙齿,偏偏有人不知耻,做人既然不知耻,活着不死待何时?!

  谁想到那耿包还敢反唇相讥,开口就把这诗第三段给吟出来了:“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那意思是:看那老鼠有身体,偏偏有人不懂礼,做人既然不懂礼,何不赶紧去嗝儿屁?!

  “哈哈哈哈,”

是勋不禁仰天大笑,环视众人,“冀州果然多贤士也,勋今日大开眼界!”

  他这句反话一说,当即就有不少的人对耿包是怒目而视啊——当然也有例外,比方说许攸。自家事情自家知,许攸贪婪放纵,这在冀州已经是尽人皆知的秘密了,是勋刚才那段话,几乎就是指着他的鼻子在骂,恨得他牙痒痒的,那耿包再怎么无耻,也算是给自己解了围不是吗?所以许攸就站出来投桃报李,也帮耿包解围,赶紧把话题带偏——

  “是先生自徐州而来,听闻陶使君前日为宵小所刺,不知为何人指使啊?”

  是勋心说来了,果然说到徐州问题了,那好,老子直接给你把话挑明了吧:“陶恭祖年事已高,春秋将尽,徐方沃土,觊觎者亦多也。或以恩义相结,或以威势相逼,或以刺客临之——料来总不外乎袁将军之同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