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 (第1页)

作者:姚眉平+姚小玲+张瑞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page25-----------------------

  重举行韬奋同志追悼大会,朱德、吴玉章、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会上讲了话。毛泽东同志亲题挽词:&1dquo;热爱人民,真诚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韬奋逝世的消息传到重庆,立即引起各界爱国人士和广大进步青年的深切哀悼。1o月1日,由宋庆龄、林伯渠、郭沫若、沈钧儒等72人起,各党派各界人士在重庆举行韬奋先生追悼大会,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和坚强的民主战士,表示沉痛的哀悼。周恩来、朱德、陈毅等同志也先后题词,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了韬奋的功绩和精神。1946年7月22日,韬奋的遗骨被安葬在上海虹桥公墓,1967年迁入上海龙华革命公墓。1954年7月24日,全国的各大报刊都纷纷表文章,隆重纪念韬奋逝世1o周年。北京、上海等地分别举行纪念会。3卷本的《韬奋文集》出版行。后来,上海还建立韬奋纪念馆。1995年11月25日,是韬奋诞生1oo周年纪念日。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李鹏同志代表党中央再次高度评价韬奋同志的一生。令人欣慰的是,凝聚他毕生心血的《韬奋全集》出版行了。韬奋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战斗的一生、爱国的一生。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这种影响源于他拥有一枝如椽之。韬奋的是他感情的寄托,是他智慧的体现。他把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灌注在管中;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真理的爱倾注在尖上。这种伟大的爱,使他拥有广泛的读者群;这种伟大的爱,赋予他作品以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这枝智慧的,给人们留下了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精辟议论,给人们留下了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翔实考察。韬奋的是他最锐利的精神武器。他曾自谦而又豪迈地说:&1dquo;我所仅有的一点微薄的能力,只是提着这枝秃和黑暗势力作艰苦的抗斗,为民族和大众的光明前途尽一部分的推动工作。我要掮着这枝秃,挥洒我的热血,倾献我的精诚,追随为民族解放和大众自由而冲锋陷阵的战士们,&1squo;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这枝的确成了反对黑暗势力的投枪和匕,成为人民奔向自由的火把。正如郭沫若同志所说:&1dquo;这是一枝不折不扣的钢,有了这枝存在的地方,便是民主存在的地方;没有这枝的地方,便是法西斯存在的地方。”正因为韬奋的变成了他的生命,他的灵魂,所以他在一生当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从来没有放下手中的。在安静而繁忙的编辑部,在警卫森严的监狱,在颠沛流离中,在癌痛的折磨时,他总是不停地挥动着这枝。他用勤奋的一生实现了自己爱国报国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