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页 (第1页)

作者:蓝江陈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除此之外,谢客这个在两一院当红的小生要帮自家叔父整理资料,收集古文献,简选编订打下手,以便老太史完成著作。他转益多师,天禄杨子是朝中耆宿,谢客作为不多的关门弟子,且还在这两混,自然要常常去聆听教诲,侍奉恩师;太学祭酒和几位博士都喜欢叫他帮忙,石渠的先生们更是把这个年轻的同事当做小师弟。于是在一群读书人群体中,谢客很忙。

  离去的这个月,那些为老不尊的先生们,少不了念叨这小子跑哪去了。大概自己的叔父和恩师杨子、韩子、刘子他们也不适应使唤最称心的谢客不在身边。整日和一群老人在一起寻章摘句老雕虫,无怪乎谢客的思想老成近于迂阔。

  “我回来了,长安。”

谢客动了动僵直的身体,轻轻说了一句。

  牧喜把车停在宣和门外百步的距离,外面已经有等着入城的人,大多是入城卖菜的农人和来长安的商贾。

  谢客掀开前边的帷帘,外边的天蒙蒙亮,正如诗中所言,三星在天。长安十二道大门,开放关闭的时间不同,但差不多都在寅时末开城,最晚不过卯时,宣和门接近城中百姓居住的闾里,开放得更早。有的门则是非特殊情况不开。

  谢客和叔父住在长安中偏北的位置,既不在百姓聚集的东北闾里,也不在南部靠近兴乐宫的王公贵族官吏聚集地。长安三宫,兴乐为圣上临朝办公之所,盘踞于城东,也称为桂殿兰宫的兰桂宫在其北,最后不大的未央宫在西南,其实是众多官署所在,皇帝的宫殿居于其中。

  谢客叔父的府邸恰好处于南北之间,附近的邻居大都官职不大。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越是权势大、炙手可热的官员,居住之地离兴乐宫就越近,比如霍家、金家的府邸。按理来说谢客走长安东三门的大明门是最近的,但那道门一般是给皇室成员出入。

  车停下来,谢客反倒觉得困倦,腿上的小姑娘悠悠转醒。这时谢客才感觉到腿被压得麻。

  “晏晏你昨夜吃得太多了,小子的腿几乎被你压坏了。”

  本来有些羞赧和不好意思的晏晏听他调侃一句,好气又好笑。她迷糊着眼睛,鬓微乱,看到车停下来,伸出同样麻的手揉眼睛。

  “谢谢我们到哪了?”

  入眼的是泛白的天空,微凉的空气让她清醒了不少,一座雄城的轮廓在眼中逐渐明朗,高大巍峨,仿佛山岳,比小姑娘见过最高的城还要高很多很多。黎明的夜色中,它如同巨兽,灰褐色的城墙映衬着灰白的天空,雄浑而古朴。

  晏晏心中有了答案,问一句不过是想要得到他的确定。

  长安,我们到长安了。这座被北方胡人成为“日下之城”

的炎朝西京。晏晏久久凝视着,想着多年前她的父辈就生活在这里,她的母亲就是带着她从这里南下,南下,一直到吴郡。然而她不是归人,因为这里不是她的家乡,那处生她养她的水洲才是她的心安之乡。

  等到天色从朦胧的灰暗变为透着蓝色的白,宣和城门缓缓打开。排着队的人们乘车或者挑担,进入城中。

  晏晏回头望去,橘色的朝阳跃出群山,喷薄出明亮的色彩。

  回望绣成堆,千门次第开。我们迎着朝阳,走向你我都不知的未来。

  长安街道很宽大,城门可并行四车,除了皇宫附近的几条主要干道有君王专属的驰道,其他的线路都是通行的,行人车马各走一边,没有什么君子所履,唯独不能在城中奔马。

  晏晏自然是好奇的,虽然不能真的如燕之轻,飞到上空俯瞰,但一路经过,可以看出长安的规划十分严谨,哪怕是人口稠密的闾里都整齐划一,屋舍俨然。长安西北的人们和城中需要早朝大明宫的大臣们一样起得早,不少人要到西市去进行买卖。

  牧喜熟悉这块地方,娴熟地赶着车往前走,拐过一个大道后驶入小道,醒来的小童谢不敏出去坐在前边,颇有回家的喜悦之情。

  谢客不时和她说这是何处,这又是何处,哪家人住在这里,这条路通往哪里……林林总总,可怜小姑娘记性不错,却是个不识路的,加上小不敏叽叽喳喳的“帮忙”

,最后啥也没记住。

  “西市我们以后会常来,你可要先记住,否则出来买东西没有婢女领路岂不是回不来家。”

谢客开启了碎碎念状态,“对了,我和叔父住在一处院子,却是各在一边,叔母安排的话,或许是住在西厢。家里女眷都在那边,叔母的小侄女来之前就盼着你和她玩,到时候你替我好好管教一下那个丫头……”

  “家里的宅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连带着下人们的住处,也有三十来间房,都在外边,你可以让小芝带着你转一圈,哦,小芝就是叔母的侄女儿,她家里人多,又多了个弟弟,叔母接到家里住几年,她姓闵,叔母也姓闵……还有就是到时候叔母少不了给你挑一两个使唤丫鬟,不知你是否习惯……你别看我,我房里没有,顶多送饭端水的……总之差不多就是这些,现在说有点早……”

  清醒没多久的晏晏可怜得很,她最怕的就是谢谢拉着她一通长篇大论,让她想起了在吴郡那晚谢谢喝醉时,被他的独特讲学支配的恐惧。

  不敏插不上话,很是疑惑,平日里自家公子话不多,怎么和晏小姐在一起就是这幅模样?简直比牧让那小子的娘亲何婶婶还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