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 (第1页)

  众人上前又是一番劝解。半晌,老太太才止了泪,拉着郑氏询问他们一家这些年的遭遇。

  玉哥怕母亲说出什么不该说的,忙以帕子拭着泪,抢着道:“这些年全靠着当年从家里带出来的金银,倒也没受什么大的磨难。”

  别人或许会信了这话,郑老太爷是眼见就要入的人,只一眼就看出玉哥是不想在人前失了脸面,便岔开老太太的话,叫过无忧来询问他的学业。

  无忧的喋喋不休也只是在两个姐姐面前而已。自下了船后,他就再没说过一个字。此时面对全然陌生的外祖一家,他更是变回以前的那个哑巴无忧,只低着头沉默不语。

  越是年长的人,就越是喜欢活泼的孩子,见无忧不吱声,吴氏心里有些别扭,道:“无忧倒是像锦哥,都不爱说话。”

  初来乍到,玉哥可不想给外祖母留下不好的印象,且又存心要博得众人的同情,便抹着泪道:“外祖母有所不知,因无忧小时候被歹人打伤,中间整整有五年都不能开口,直到前几天才刚刚能出声而已。姐姐也因受了风寒正病着,倒不是有心怠慢长辈。”

  仿佛像是要印证她的话一样,一直不想失礼忍着咳嗽的锦哥,此时终于忍不住咳了两声。只是,这咳嗽若是忍着便能一直忍着,一旦咳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能止得住的。

  见她咳得痛苦,无忧忙挣脱老太爷的手,跑过去担忧地拉着锦哥。玉哥也过去替锦哥抚着背。

  见他们姐弟如此相亲相爱,郑老太爷不禁一阵点头,忙命人拿了自己的名贴去请太医,一边又亲自过来拉着锦哥姐弟的手,将三人送到老太太身边坐下,扭头对郑氏道:“原本还担心你在家是个娇娇女,遭遇如此大难不知教养子女,如今一看,三个孩子倒是教得很好,辛苦你了。”

  一句话直说得郑氏又愧疚难当地哭了起来。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些年因她已心如死灰,不仅没能做个好母亲,甚至还屡屡拖累孩子们。

  那吴氏听玉哥说得可怜,再看看无忧的瘦弱和锦哥的病容,顿时就消了别扭,凭添了几分怜惜,也更心疼起女儿来,拉着郑氏道:“好在如今你们都回来了,过去的磨难就不要再提了,以后有我老婆子一口的,就必有你们一口的。”

又道:“前两日得了信,说是你们要回来,你几个嫂子带着你侄女、侄媳妇们就赶着把你以前住的院子给收拾了出来。”

说着,又转向二媳妇刘氏问道:“如意居那里可准备妥当了?”

  刘氏忙上前笑道:“都准备妥了。妹妹那里我派了我屋里的冰蕊去伺候,两个外甥女那边是子淑和子贤屋里的两个大丫头,无忧那边一时没有合适的人手,就让宁哥的奶娘临时过去顶一下。老太太且放心,都是妥当人。等明儿妹妹歇过来了,再叫官媒来让妹妹多挑几个合用的。”

  吴氏并不知道宋家没有下人跟来,听了不禁有些诧异,但看着二媳妇瞧过来的眼风,便没再说什么,只是说道:“宁哥还小,离不得奶娘,”

又指着身边的一个妈妈道:“叫朱葵家的去侍候无忧,宁哥的奶娘还是回去照顾宁哥吧,那孩子身子骨也不强健,三天两头的病着。”

想想,又指了亲信的林妈妈给郑氏用,还要再指两个妈妈给玉哥和锦哥,却被玉哥拦下了。

  玉哥道:“今儿才刚来,就蒙舅舅舅母、表哥嫂子们亲自去码头接我们,我们一家早已是满心不安,如今还要抢了外祖母跟前得用的人,岂不是要叫人说我们不知礼?”

  她这里劝得情真意切,却架不住吴氏的慈心怜惜,最后她和锦哥屋里还是被各派了一个妈妈。黄妈妈跟着她,洪妈妈跟着锦哥。

  见玉哥不再推辞,老太太这才满意了,点着头笑道:“这才对嘛!

你们且安心住下,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了,千万不要外道。有什么想吃的、要用的,就只管找你二舅母开口。她不给,只管来找我,我替你们撑腰。”

说得上下人等全都笑了起来。

  这时,大孙媳妇徐氏进来禀道:“接风宴已经备好了。”

  一家人说笑着,便都随着二老过去了。

  席间分男女长幼坐定,因无忧虽然已经九岁了,看着却只有七八岁的模样,把老太太心疼得不行,便硬是不肯放他去外间,只拉着他和郑氏一左一右陪着自己,锦哥和玉哥则由几个表姐妹相陪坐在下。

  锦哥从小就是个闷葫芦的性子,和郑家的表姐妹们并不怎么亲热。如今回想起来,她也只记得比她大了四五岁的大表姐郑子慧,剩下的几个都是比她年幼的,她只隐约还有个印象而已。

  郑家并不怎么讲究食不言的规矩,故而饭桌上一向十分热闹。

  四姑娘郑子贤和她母亲一样,都是和蔼的性子,当下便充了主人,频频给锦哥和玉哥布菜,一边道歉道:“二姐姐也染了风寒,一时不能出来,倒是怠慢了。本来我也打算去码头接你们的,只因我娘要管家,一时顾不上二姐姐,我只好留下来照顾她了。”

  又对玉哥道:“我屋里的妙笛虽然笨,却是个实诚人;锦哥姐姐那里的小桃原是二姐姐屋里的,那丫头胆子有点小,性子却极好。锦哥姐姐和玉哥妹妹且先凑合着用着吧。若是不合用,等过两天再给你们挑好的。”

  几句话,便不着痕迹地道尽了自家的功劳和贤惠,很有玉哥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