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页 (第1页)

  奶娘瞅瞅锦哥,小心翼翼地问道:“老爷……真的救不回来了?”

  锦哥皱起眉。

  奶娘忙解释道:“马嬷嬷说,朝堂上没人愿意替我们老爷说话,就连亲家老爷和二舅老爷都因我们老爷而被人处处刁难。”

顿了顿,她压低声音又道:“两位舅太太一直在暗示,说是亲家老太太想叫夫人和离,姑娘可知道这事?”

  锦哥的眉不由皱得更紧。

  奶娘却像是没看到她的表情一般,自顾自地又道:“这和离,说到底是件伤颜面的事。我看两位舅太太跟亲家老太太并不是一个主意,看着就是不想夫人和离的模样。且我们家又是这样的情形,这些年若不是有夫人的嫁妆撑着……”

  奶娘抬起眼,只见锦哥正定定地望着她,她不由就住了嘴。

  锦哥生得极像她的父亲,五官轮廓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显得过于深刻,但她的一双眼睛却随了她的母亲,大而明亮,且黑白分明。只是在看着人的时候,那眼神又像极了宋文省,乌黑的眼瞳映着人影,竟像是能看透人的五脏六腑一般。

  被她这么定定地望着,奶娘忽然生出一种错觉,仿佛心底深藏着的那个念头,竟被这个还不到十二岁的小姑娘看得一清二楚似的。她不由好一阵不自在。

  也幸亏此时马车离开了朱雀大道,正在转入观元巷。锦哥家就住在这条巷子的最深处。

  奶娘借着这个机会避开锦哥的凝视,胡乱搭讪着掀起车帘往外看去。

  “咦?奇怪。”

她不自觉地嘀咕出声。

  “怎么了?”

  锦哥问着,也跟着歪头看出去。

  因观元巷远离大道,且又是一条死胡同,平时的巷口少有人逗留。今儿却不知为什么,在巷子的周围竟站了不少骂骂咧咧、看着就让人心生怯意的散兵游勇。

  见锦哥也凑了过来,奶娘赶紧放下车帘,低声道:“姑娘快坐好,这些兵痞最是难惹,咱们莫要多事,赶紧回家要紧。”

  然而,事情却不是谁去惹才会上身的。

  &·&·&

  因着那些形迹可疑的大兵,奶娘谨慎地命马车绕道从后门悄悄回了府。

  而让锦哥意外的是,她才刚一下车,就看到老管家已经守在那里等着她了。

  见锦哥平安归来,老管家先是松了口气,又失望地看看锦哥身后,这才说道:“还好姑娘机灵,从后门进来。原本我是让小三儿守在前门看着姑娘的车,结果还没等到姑娘回来,这孩子就被那些当兵的给打了。如今街坊四邻都被吓得不敢出门呢,也不知道这些兵是哪儿来的。他们可有惊扰到姑娘?”

  锦哥摇摇头,道:“你叫人小心着门户,我们这里一向僻静,可别叫那些人闯进来才是。”

  “姑娘且放心,”

老管家道,“我早就吩咐过了,只等姑娘一回来就给前后大门上了栓杠,家里人也一律不许出去。”

顿了顿,又问:“夫人……没跟您一起回来?”

  锦哥的脸色微微一变,她不想让人知道郑家生的事,便扯着嘴角强笑了笑,道:“外祖母病了,不肯放母亲回来。都说老小孩老小孩,母亲也拿外祖母没办法。”

  老管家飞快地看了锦哥一眼,却假装没注意到她神色的异样,只笑着应和道:“也是,又是生着病的,也只能哄着了。说起来,我们太太年岁还不比亲家老太太呢,却也是这样。姑娘一走,太太就闹着不肯吃药,最后还是无忧少爷哄着才吃了。”

  两人都假装出一副天下无事的模样,一边聊着家里的闲事,一边向内院走去。

  将锦哥送进内院,望着她的背影,老管家不由摇着头深深叹了口气。

  &·&·&

  站在太太的屋外,锦哥深吸了好几口气,直到自认为已经武装得差不多了,这才让廊下候着的丫环通报进去。

  此时,太太正歪在榻上,陪着三岁的无忧玩着布老虎。

  见姐姐进来,无忧一把扔开布老虎,站起身,伸长脖子望向她的身后。见进来的只有锦哥儿一个,他不由撇着嘴角,眼圈湿润地望着锦哥问道:“娘呢?二姐姐呢?”

  见弟弟委屈得要掉泪的模样,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武装得很好的锦哥脸上不禁一松,瞬间流露出一丝脆弱来。

  都说孩子是敏感的,虽然锦哥的脆弱只在那一瞬间闪过,却也已经惊着了无忧。无忧一仰脖,放声大哭起来。

  见弟弟哭了,锦哥的眼圈顿时也是一红。但想到太太的病,她不得不强忍住悲痛,抱起无忧轻声哄着。

  哄着哄着,明明说好不再流泪的她,却忍不住流下泪来。而这眼泪一旦流出,就怎么也没办法止住了。

  宋家虽不是什么富贵人家,锦哥到底也是无忧无虑长大的,平日里除了和妹妹拌嘴外,她就再没经历过什么烦心事。如今家里忽遭大难,所有的重担一下子全都落在她稚嫩的肩头,母亲偏偏又指望不上,太太还病着。原想着不惊扰太太的她,此时面对家中唯一的长辈,忽然间竟怎么也坚强不起来。她不愿让太太看看自己流泪,只得抱紧无忧,把脸埋在弟弟的肩头无声抽泣起来。

  她这一哭,却是更惊着了无忧,他不禁哭得更加大声。

  太太早就看出锦哥神色不对,此时不由叹了口气,命人抱走无忧,硬撑着身子坐起,将锦哥揽在怀里轻声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