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第1页)

作者:陆澄江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表哥不必放在心上。”

江吟宽慰道:“我还要谢谢你送我进书院,虽不能和寻常学生一般聆听夫子讲课,但从中领会的教益却是无可比拟的。”

  “你自小聪颖,学问一点即通。”

林君越惋惜道,“倘若你能入学堂,假以时日一定比我有出息。”

  他记得五岁时的江吟在玩耍中就可随口念出自己硬背不下的冗长赋文;七岁时江吟好奇私塾是什么,他带着她潜入学堂被现挨了一顿好打;十岁时他送给江吟一套崭的墨纸砚,并手把手地教她书法;十三岁时他及冠赴京科举,临行前江吟问他为什么女子不能入仕;十五岁时他回到故乡办书院,特意建了一座书房送给妹妹。

  林君越是个惜才的人,每每见到自家小妹,都不由得感慨万千。

  “那些都是虚无缥缈的事情。”

江吟抿抿唇,强撑出一副欢欣的表情,“我们快些去吧,要赶不上入学礼了。”

  林君越收回思绪,笑着说了声好。

  第3章

  松竹书院的入学礼很简单,弟子整理衣冠行完拜师礼后,在水盆里正反各净一次手,取心无旁骛、去除杂念之意。

  林君越一袭青色长衫,负手立于台阶上,看着收的一批学生整齐划一地作长揖礼,恭敬地唤他先生,甚是欣慰。

  庭前放着一排水缸,行过礼的学生们自觉列成长队,怀里抱着各自的水盆,按顺序舀水净手净心。

  江吟左手拿着名册,右手执,一一划去对应的名字。入学礼全部结束后,仍有两位学生未到。

  “没来?”

林君越接过名册看了看,“谁胆子这么大,头一天就敢迟到?”

  “第三行的谢思秋,以及——”

江吟翻到最后一页,指了指末尾的一个名字,“陈梓。”

  她对这个名字印象颇深。

  松竹书院的招生方式不同于其他书院,林君越向来不看重家世背景,对富家少爷和寒门子弟一视同仁。他入学的唯一标准是才识,因而常有人寄来书信,或毛遂自荐或引荐贤士。林君越一人读不完成堆的书信,索性托付给江吟,请她挑出其中有价值的留下,再由自己最终判定。

  书院每年初夏招生,深秋入学。殷红的石榴花在五月份如火般热烈,檐下燕子双飞,清风徐来,草色青青。

  江吟待在书房里,把那叠信札一封一封地拆开。在形形色色的信笺中,有人真情实感地描述了经历的求学生涯;有人文辞姝丽,字里行间透露出惊人的灵气;还有人抒鸿鹄之志,大一挥立下壮志豪言。

  这些都是很好的,可是没有陈梓的好。

  陈梓在信里写道:“古之成大事者,须存坚定不拔之志。吾志向微末,不堪大用,却被迫背负重任,思来复去,愿投身无涯学海,以明心智。孟子言舍生而取义者也,是其本心。为追随本心,吾求正道,正心诚意,从一而终。”

  那句话最终打动了她。

  正心诚意,从一而终。

  陈梓不知道的是,他信手写下的心迹,会使江吟在数个深夜反复研读,久久难以平息。

  “我原本还想见一见他呢。”

江吟遗憾道。

  “谁?”

林君越莫名其妙。

  “陈梓。”

她温和地抚过名册上的两个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