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青团 (第1页)

作者:素昧平生_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大理寺。

大理寺正周大人与夫人平日极其恩爱,周夫人常常会送午饭点心给寺正大人。正午刚到,周夫人便送了饭食过来,除了午饭外还有一盒点心。

周夫人说“这是我在州桥街食肆偶然现的点心,滋味不错,给官人尝尝。”

晌午刚过,大理寺的官员们处理完公务,俱是饿得饥肠辘辘,双目冒星。此时周大人的同僚们会唤小厮去外面食馆打包几份点心,勤俭克己的周大人拆起了夫人送来的点心,盒子拆开后现是翠碧宛如玛瑙的青团。淡淡的艾草香气扑鼻而来。

他拾起一枚轻咬,白糖芝麻如流沙般缓缓缀入嘴中,唇齿间俱是一股芝麻喷香的味道,青团皮香糯绵软,青团淡淡冽香清凉、沁入心脾,温柔地予人一种安定感,替人拂去了午后丝丝烦躁、倦意,仿若一阵清风徐徐拂过,令人明目清神。

周大人拈着剩下的半只青团,微微一愣,定睛看了眼手中这只平平无奇的青团。

同僚见他吃得怔,再看一眼盒中的青团,清新怡人,翠得宛若深碧的翠石般惹人喜爱。大家趁周大人不备,抢了青团来吃,他们咬下一口青团俱是一愣。

这是青团该有的味道

“周大人,这青团滋味不错,回家替我问问嫂夫人上哪买的”

有的人仍沉浸在青团绵长的美味中,余韵久久未消,“真真好吃今年大理寺的青团是这个吗”

他们不由吐槽起来“老周,咱们大理寺清明的青团不会还是订聚福酒楼的吧那聚福的青团一年不如一年,味同嚼蜡,犹如鸡肋。”

没有对比大家也将就着能捏着鼻子再忍忍,明明有更好吃的青团,为什么还要订聚福酒楼除非这青团比聚福酒楼的还要贵两三倍

周大人看着自己被抢得空荡荡的点心盒,无奈地捋胡子,“你们好歹给我留一块”

何记铺子。

何家人今天接到了好几笔青团的外卖,都是买了青团的客人,尝过后认为不错向何记下的单子。有个路过汴京的商人,他想买青团给自己的伙计过清明,询问过何记后一口气下了三百个单子。

连刘夫人也派来小厮,一口气订了五十个青团。小厮乐呵呵地说“府里的孩子多,个个都说想吃你们家的青团。”

何父高兴地回到厨房,跟大家说“没想到何记的青团那么受欢迎”

正如二娘所言,青团乃是老百姓过节必吃的吃食,家家户户都在吃青团,距离清明不过几天,这些清明食物正是炙手可热时,每条街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摊贩摆着青团子。

那么多食肆酒楼都趁着清明节做青团,不是没有道理,好在二娘机灵,抓住了清明节这趟东风。

一直心心念念着家中欠债的何奶奶,喜滋滋地说“看来我们这个月的九十五两有着落了”

黎朝商贩的税收重,年收入不过一百两的家庭税收按十分之二计,过五百两按十分之三计,他们欠钱庄八百两,加上税收均摊到每个月起码要挣下九十五两,不比还卖身债轻松多少。

何珍馐微笑地心想,远远不止青团带有节日属性,乃是访亲问友的佳品,加上它的保存日期长,很容易变成单位过节的福利。黎朝时公务员的待遇优渥,逢年过节便会点粮油蔬菜、点心,这些福利补贴人人有份,加上黎朝官员冗余,要是哪个部门瞧上了何记的青团,羊毛可不就主动送上门来了吗

那可是成百数千的计的羊毛啊。

晌午过后,大理寺的差役来到何记。差役自报家门说道“我乃是大理寺的差役,我们大人中午吃了何记的青团,味道不错,欲要跟何记订下青团一千盒,作为大理寺官员的清明补贴。”

“大人们十分重视青团的品质,何记须得全力以赴做好这一次的青团,若让大理寺现何记以次充好、缺斤短两,要从重处罚。”

差役敲打道,说完他将大理寺开的青团条子抵押给何记,条子落款印着大理寺的官印。

何记可以凭着条子到大理寺寺务处,支取订购青团的六十贯钱。

何家人听得都懵了,那差役嘴里吐出的每个字他们都听得懂,怎么凑在一块却听不懂了

大理寺竟然要跟何记订清明的青团他们往年不是都有自己合作的酒楼吗

何父陷入狂喜,连忙说道“草民一家做生意从来本本分分,向来注重客人的口碑,挣的都是良心钱老爷只管放心,这批青团品质只会更好”

差役敲打完便回大理寺。说来何记运气极好,寺正大人今年正愁着给官员清明补贴,恰好众大人尝了何记的青团,滋味甚是美,指名点姓今年要吃它。

寺正派小厮打听何记的名声,何记在街坊邻里间口碑不错,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食客乐意起早贪黑去何记排队买朝食,铺子虽然小,但何记地老板是百年御厨之家何氏的后人,寺正便敲定了向何记下青团单子。

何珍馐看着凭条上写着青团的订购数量,虽然心里有准备,但仍是吃了一惊。一千盒有五千只青团,大理寺有这么多官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