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东周和春秋战国的关系 > 第83章 鲁国力士何其多

第83章 鲁国力士何其多 (第1页)

作者:吴楚恒伯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公元前563年春天,晋悼公召集鲁、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的国君,以及齐国的太子姜光,来到原属楚国的柤地(在今江苏邳县北)会见吴王寿梦,目的是让吴国配合晋国的三驾疲楚计划,在东边尽可能多地给楚国制造麻烦。

中行偃和士匄看到宋国的左师向戌自从接替去世的华元执掌宋国国政以来,一直对晋国很忠心,觉得有必要嘉奖他一下,就请求荀罃攻打柤旁边的一个妘姓子爵小国偪阳,打下来之后就把它封给向戌。

荀罃不同意,说:“偪阳城小而坚固,不容易攻破,而且这么小的城,攻下来了也不算什么大的武功,攻不下来却要被人耻笑。”

但中行偃和士匄坚决地请求,晋悼公和荀罃也就同意了。

于是,盟会一结束,诸侯联军就去包围了偪阳,可是攻打了好一阵子,却打不下来。

这时,鲁国孟孙蔑的家臣秦堇父带着辎重队给鲁军送给养来了。这时行军打仗,一般出动一乘战车就得配备一辆辎重车,一乘战车以七十五人计的话,一辆辎重车得有二十五人,其中炊家子(炊事员)十人、固守衣装五人、厮养(干养马、侍候士兵等杂役)五人、樵汲(砍柴打水)五人,这些干杂役的,多半是野人或奴隶。

辎重车有大、小两种,大车都是用牛拉的,一车可装粮秣、物资、衣装等共计三十石,所以被称为“重车”

或“丘牛大车”

;小车是人力拉的,称为“輂车”

,一般是两个人拉一辆輂车,拉一段之后还得有人换班。但是,秦堇父却是独自一人拉了一辆装满了辎重的輂车走在辎重队伍的前头,诸侯各国的将士见了,都暗赞他力气大。

忽然,偪阳人打开了城门。诸侯联军的将士蜂拥而入,当进入城内的诸侯军达到一定数量时,偪阳开始放下城头的千斤阐,打算把进了城的诸侯军来个关门打狗!

诸侯们这才知道中了计,但干着急没办法,那么多人已进了城,一时半刻怎么来得及退出来?在这危急关头,鲁国军队中冲出一员猛将,飞奔到千斤阐下,抬起双手,硬是把千斤阐托举了起来!

于是,进了城的诸侯将士都安全地退了出来。

这位手举千斤阐的大力士是鲁国的郰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大夫,也就是郰邑地方的最高长官,姓子,孔氏,名纥,字叔梁,按此时人的称呼习惯,就称做叔梁纥。他跟宋国国君是一个家族的,是被华父督杀命夺妻的孔父嘉的后代,今年已五十二岁了。这个人力气虽大,名气却不怎么大。但是,十多年后,精力旺盛的他跟颜家一位尚未出阁的女子来了一场野合(也许不止一场)——不知是否在赶春社的时候?后来颜氏女居然为他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却名震古今中外,就是被儒教奉为圣人的孔子!

孔圣人一生致力于维护礼教,他当了鲁国的公安部长兼司法部长(司寇)之后,竭力恢复礼教,男女大防比西周时还严格了十倍,弄得鲁国人出行时都是男人走路的这一侧,女人走路的那一侧。今天一些原教旨主义的某教国家也只是在公交车上分开男女区域,在路上还不曾分开,孔圣人比他们还原教旨!

不过他当官的时间实在太短,所以这个原教旨没能扎根,只是昙花一现。

如此注重礼教的圣人,本身竟然是非礼的野合的产物?叫儒教圣贤们情何以堪!

但是,这是非常崇尚儒教的太史公记在《史记》里的,相信太史公绝无抹黑圣人、妖魔化圣人的意思,而当时的人们也丝毫不认为这样的记录会给圣人抹黑。春社期间性开放是当时整个社会的风俗,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是一路绿灯放行的。而且,不要以为只有平民百姓不知礼,“桑间濮上,乡村牧猪奴所为”

,贵族身份的领导干部混迹在“牧猪奴”

之中与民同乐者,大有人在!

就拿最讲究礼仪的鲁国来说,地位比孔老爹高得多的孟孙氏的家主,鲁国副总理兼建设部部长(司空)孟孙貜,这样的大领导,不照样在其中“合”

得不亦乐乎?而且一下子“合”

了两个泉丘民女,干完之后,三人还到清丘的社庙里盟誓:“有子,无相弃也。”

(如果生下了孩子,不能抛弃对方)——那么不生孩子呢?当然就只当没有这回事,该嫁人嫁人,该继续在春社上狂欢就继续狂欢,古人对那层膜本来就并不看重嘛!

其实,到东汉的时候,人们还没有把孔子父母的“非正常”

关系看得有多要紧,大学者郑玄为《礼记》作注时还说:“孔子之父郰叔纥与颜氏之女征在(孔母名)野合而生孔子,征在耻焉而不告(不告诉孔子其父的事情)。”

汉代以后,儒教圣贤们的脑子越来越“圣”

,钻进了原教旨主义的死胡同,到后来,朱圣人那帮伪君子都成神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成了全民族最响亮的口号,圣贤们就觉得这记录太不像话,有损圣人形象。于是就有种种人出来挖空心思洗白,说男女双方一个六十四(这年龄的出处是可信度不高的《孔子家语》,孔老爹的年龄很可能没这么大),一个还是黄花大闺女,年龄相差太悬殊,这是不合礼制的,所以才称之为野合。

这真是奇谈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