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页 (第1页)

  崔进之闻言,看了一眼安乐公主,见她眼眶泛红,想来今天被皇上骂了一通。

  &1dquo;公主,您现在不要想着替太子说话。皇上正在气头上,越提太子,反而越会让皇上生气。”

  安乐就急了,没想到崔进之是这种态度,&1dquo;可如果我都不帮太子哥哥了,他还要怎么办?”

  崔进之摆手止住了安乐的话头,&1dquo;皇上在政事上态度一向强硬,说是要关三个月禁闭,那一天都不会少。我们静等太子出来就是了。”

  稳住目前手上有的势力,然后尽量沉寂蛰伏下来,不要再让皇上生气。等太子出来后,再重整旗鼓。

  崔进之又道,&1dquo;至于公主您,您不用做什么多余的事情,多去孝顺皇上就是了。您跟太子一母同胞,您多在皇上面前晃,就算一句话都不提太子,也会时常让皇上记起太子的好。”

  不然还能指望安乐做什么?她在政治上根本给不了任何助力。

  谁知安乐闻言,却低下头来叹了口气,&1dquo;我&he11ip;&he11ip;我今天刚跟父皇吵过架,父皇狠狠骂了我一通,罚我回府抄经书。”

  崔进之就叹了一口气。

  得了,安乐公主反而开始帮倒忙了。

  崔进之想了想,忽然道,&1dquo;公主近来和平阳似乎关系不错?”

  平阳跟他和离后,反而跟安乐相处不错起来。也真是奇。

  安乐闻言哼了一声,想起今天李述为了那个沈什么孝的,也把她斥责了一通。她气着呢,以后不想理李述了!

  崔进之掐了掐手心,目光冷下来,&1dquo;公主,如果您真的想帮太子,可以多去跟平阳接触。她有什么动向,你及时告诉我,就是帮了太子的大忙了。”

  安乐听得一怔。

  这是什么意思?听起来好像平阳和太子哥哥是对立面。

  可崔进之说罢话,已经垂下了目光,看着光滑如镜的水磨石地面。他眼中神色晦暗难明,好似是冷酷的算计,又好似带有几分昔日难舍的旧情,酿成一股复杂的情绪。

  安乐想了想,&1dquo;平阳最近没什么事,就是前阵子七皇子去治理黄河,她捐了不少钱粮。”

  不过其他皇子公主也跟着捐了钱粮,只不过李述钱多,捐得格外多罢了。因此正元帝格外夸了她一顿。

  安乐忽然又想起什么,忙道,&1dquo;还有一件事,今天偶然听到的,父皇好像想给平阳指婚。”

  安乐冲进小楼时,正巧李勤和正元帝说着李述的婚事,她听了一耳朵。

  崔进之闻言一愣,脸色立刻就青了,&1dquo;指婚?谁?”

  安乐摇头,&1dquo;我不知道。”

  默了片刻,崔进之这才现自己的手正紧紧抓着椅子扶手。

  和离再嫁,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这么在意干什么。可心中隐隐有个声音说,他不想看到李述再嫁的情况出现。

  不过李述几乎是不可能再嫁的,因为朝中能配得上她,但是同时又不会引起陛下猜忌的官儿基本不存在。李述再嫁的选择面非常窄,正元帝就算想指婚,都找不到人来指婚。

  但这件事还是被崔进之狠狠在心间记了一。

  可几日后的一个消息,却让崔进之立刻警醒了起来。

  那日朝会,沈孝禀报完正事,听正元帝开玩笑似的问了一句,&1dquo;沈爱卿年纪不小了,可跟哪家姑娘订了婚约啊?”

  沈孝这条老光棍,杵在朝堂里就是朝中一景,有人想跟他联姻,也有人笑话他娶不起媳妇,反正他一把年纪还没成亲的事时不时就被人拿出来调侃几句,因此正元帝随口那么一说,也并不引起什么猜疑。

  可崔进之前几日才听了李述要被指婚的消息,再听了正元帝这句意有所指的话,总觉得其中若有联系。

  他蛰伏在暗处,嗅着空气中一丝一毫的敌人气息,将那些捕风捉影的,虚无缥缈的消息联系在一起,拼凑成了一个可能的事实——

  陛下想把沈孝指给李述。

  崔进之目光骤然就冷了下来。

  如果李述一定要再嫁,一定不能是沈孝。他们俩没成亲前就合作坑东宫,成亲之后还了得了?

  更何况,也是崔进之的私心:李述和沈孝关系匪浅,李述无论和任何人成婚,他都可以确定李述不会动情,可唯独对沈孝,崔进之不敢确定。

  崔进之冷笑了一声。皇上既然有让沈孝尚公主的心思,就说明皇上对沈孝真是一万个信任。

  为什么这么信任?无非因为沈孝是个孤臣直臣,跟谁都没有关系,只效忠皇上一人。

  如果皇上骤然现,自己倚重的孤臣直臣,原来私下里早都展出了别样的心思,皇上又会怎么想呢?

  前工部左侍郎,前平阳公主的驸马崔进之忽然上了一封弹劾奏章,将矛头直指自己昔日的妻子——

  平阳公主包养面,私德不检;参与科举阅卷,有碍科举公平。

  无论是面,还是科举,涉及到的都是同一个人:门下省谏议大夫沈孝。

  第72章

  #72

  十月底,含元殿外。

  天气越来越凉,雨就很少下了,空气里透出一股干冷的气息。再过几日就是寒露,早晨的空气颇是冷冽,都到了换夹衣的季节了。

  李述进宫急,故身上只穿了单衫,这会儿在含元殿外站了小半个时辰,觉得凉意涔涔都渗到身上来——她往常要求见父皇的时候,几时干等过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