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 (第1页)

作者:春早看斜阳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见了这情况,我心里也有点同情,虽然明知道他是****反动势力的遗孽,但这几十年不变的死忠,还是值得人一叹。

  老头见我们皱眉,也不招呼我们坐,突然板着脸说:&1dquo;按照规矩,少爷让你们来取东西,得有个贴身的信物。不是我不相信你们,做我们这事情的,谨慎惯了,三位莫怪啊。”

  我和胖子对视了一眼,面面相觑,我们就是凑巧了,哪有什么信物呀?一时之间,我讪讪地说不出话来。胖子向我使了个眼色,意思我懂,对方就一老头,用强敲晕了不就完了么?但是看他家里这屁大一点的地方,能藏什么东西?万一翻了脸,这老头死也不说,那就难办了。

  这时二狗碰了碰我,把一东西塞到我手里,我摊开手一看,是枚长形的玉翁仲,东西不大,六公分左右,通体扁圆,刀法简洁,古意盎然。

  长根的脸色本来渐渐难看,一眼看见我手里的东西,取过去仔细看了看,说:&1dquo;没错,这是少爷随身的东西,小时候老爷让他戴着,说能辟邪,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着。”说完,他把玉递给我,说:&1dquo;跟我来。”

  跟在长根后面,走出了半条弄堂,我拣个空档问二狗:&1dquo;你怎么会有司马瑞文的东西?”

  二狗说:&1dquo;那天你让我带司马瑞文的尸体上去,我见他脖子上这东西不错,就顺手取了下来。小唐不是闹没落着什么嘛,本来想到了B市再告诉他,没想到正好现在派了用场。”

  靠,真Tm悬,胖子那天还说要搜一下司马瑞文身,没来得及就给当兵的按住了,哪料想二狗一无心之举却救了场。

  长根在一同他家相似的窝棚前站定,说:&1dquo;就在这里。”说着取出钥匙打开门。里面的摆设格局同他家里一模一样,看来这里是他狡兔三窟的另外一窟。

  长根掀开床板,拎起一个铁盖,指着下面一地窖说:&1dquo;东西都里面。少爷给了我一万块钱,说让我雇几个人去祖坟里挖出来,我想这事不宜声张,也没让人知道。东西当时是我埋的,现在也是我取的,一样不缺,都交给你们了。喏,这里是八千块,两千块我用掉了,给了小凤家儿子。干完这事,你们帮我给少爷带个话,说我陈长根再也不欠司马家什么了。”

  胖子没理老头的啰啰嗦嗦,猴急地钻进地窖,很快就抱上来一堆东西。果然如当时鲍牙金说的那样,四瓮银元,一对青花和一对法琅瓷瓶,一副文房四宝,还有一些用油纸包着的字画。

  地窖不大,胖子一个人呆在里面已经嫌小,自然容不下第二个人。但是老头的神情却有些异样,他盯着地窖里的胖子说:&1dquo;这位爷你让一让,你拿的这些都是些杂物,里面有个东西有些特殊,是少爷家里传世的宝贝,我自己给你们取上来。”

  胖子听见他说这些都是杂物,呆了一呆,接着又听见有传世之宝,立刻爬了上来,说:&1dquo;老人家您请您请。”

  长根下进洞去,弯腰在一面墙壁上捣鼓了几下,取下几块砖,然后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只玉盒。这玉盒有饭盒那么大,通体晶莹透明,盒子里似乎装着小半盒液体,里面塞满了一大堆白花花的东西。

  第八十一章玉棺养蛊

  长根把玉盒抱在怀里,想了想,似肉痛一般地伸手往上递了出来。我伸手接过,顺手拉了他一把,他一边上来一边说:&1dquo;小心,千万别摔碎了。”

  我把玉盒拿在手里仔细观看。看材质也不算罕见,似玉非玉,倒跟秦瞎子给我的护身符差不多。不过这东西摸在手里凛然生寒,就象握着一大团坚冰。盒子上雕刻着一些阴刻花纹,工艺却比较粗糙,不像是大师或巧匠所作,玉盒密封性非常好,浑然一体,一时也研究不出该怎样打开。里面的液体色泽鲜红,疑是鲜血,那一大团白花花的东西上面,血色经络清晰,偶尔脉动,似是活物。经络深处,隐隐约约连着只虫子,定睛看去,赫然是一只个头大的黄金甲虫。

  我盯着虫子头顶隐约可见的鬼眼花纹,握着玉盒的手晃了晃,心情激荡,说:&1dquo;这&he11ip;&he11ip;这是什么?”

  长根不疑有他,只道我觉着诡异,神秘一笑,说:&1dquo;这是一只神虫,是司马家祖上传下来的东西,据说是从楚地一祝巫手中获得,能左右家族气运,决定命运走向,关键时候打碎玉盒,放出神虫,可以逢凶化吉,甚至改天换命。”

  胖子&1dquo;哼”了一声,说:&1dquo;改天换命怕是不错,不过逢凶化吉么,我看是逢吉化凶还差不多。”

  我白了一眼胖子,怪他多嘴。长根老头闻言,呵呵一笑,说:&1dquo;听这位小哥的意思,也知道神虫的神奇之处,少爷留下这最后一只,只说此物凶煞极致,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擅用。”

  二狗突然接口说:&1dquo;这是玉棺养蛊之法,采用上古寒玉,间以蚺尸裹体,取纯阴女子精血饲之,可以保存数百年。”

  长根似吃了一惊,对着二狗翘翘大拇指,说:&1dquo;这位爷真是高人,见多识广。只是你只说对了大半,这其中实有一桩天大难事,5o多年来却让小老儿费尽心思,历经险阻,终于完成所托。好在少爷膝下已有孙女,这难事已不复存在,东西总算是得以续存于世,物归原主,正是得其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