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东周和春秋战国的关系 > 第11章 天子也照扁

第11章 天子也照扁 (第1页)

作者:吴楚恒伯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公元前7o7年的秋天,周桓王纠集了陈国、蔡国、卫国的军队,讨伐郑国,理由是郑庄公不朝见天子。郑庄公毫不示弱,奋起抵抗。

先看看双方的兵力——

前面提到过,西周早期周天子拥有两支常备大军,西六师和东八师,一共是十四个师。诸侯,齐国这种代天子监管其他诸侯的侯伯拥有二个师,其他诸侯拥有一个师。那时军队最大的建制就是师,师以下设有旅、卒、两、伍等建制,一个师3ooo多人。后来,最大的建制变成了军,一般认为那是周厉王改革军制之后的事,大约那时已确立了这样的建制:一伍由5名战士组成,他们都是战车后面的步兵;5伍为一两,一两由1辆战车(所以称为“两”

,跟“辆”

通假)包括车上的两到3名甲士,再加战车下的25名步兵组成;4两为一卒,一卒由4辆战车、8到12名甲士,外加1oo名随车步兵组成;5卒为一旅,一旅由2o辆战车、4o到6o名甲士和5oo步兵组成;5旅为一师,一师由1oo辆战车、2oo至3oo名甲士和25oo名步兵组成;5师为一军,一个军由5oo辆战车、1ooo到15oo名甲士和名步兵组成。

周厉王改革军制之后,天子拥有六个军,诸侯大国三个军,次国二个军,小国一个军。天子的军队总是数倍于诸侯国,这样,一旦有诸侯不听话,就能以碾压的态势进行讨伐。

不过,周厉王那时要维持六个军的军力,都弄得国人要暴动了,周厉王之后的周宣王、周幽王时期,虽然名义上有六个军,其实已是严重的编制不满员了。现在的周天子,以他那穷到连丧事都办不转的财政状况,顶多也就能跟鲁国那样维持一个军吧?说不定还是不满员的!

周桓王的对手郑国,是伯爵级小国,按规定只能拥有一个军,但现在这时代,谁还会事事都按规定?郑国肯定不止一个军!

有人说此时郑国已有三个军,这似乎也不大可能。七十年以后,北方大国晋国在晋文公手里也才扩充到三个军,现在的郑国比晋文公那时的晋国小多了,显然维持不了这么多军队,郑国的正规军可能也就是一个军,但制邑等地还有一些地方部队,人数不详,可能不满一个军。所以,周王室加上卫、陈、蔡三个虽然不强却国土都不比郑国小的国家,其总兵力肯定是过了郑国。

周天子方面的军队排列成左、中、右三个方阵,周桓王亲自统帅中军方阵据中,这也是全军的精锐主力,是周天子的直属军队;右侧方阵是他最器重最信任的忠臣虢公林父(虢公忌父的继任者)统帅的右军,主要是卫国、蔡国的军队;左侧方阵是周公黑肩统帅的左军,主要是陈国军队。中军在前,左军和右军略微靠后,以掩护和配合中军,整个阵型成“品”

字形,这是商周以来最传统最常用的经典阵形。

真所谓虎父无犬子,郑庄公的两个儿子公子忽和公子突都是不折不扣的将才,上次郑庄公听了公子突的建议,把很难对付的北戎都打得溃不成军,这次公子突又提出建议:同样把全军布成左、中、右三个方阵,左侧方阵抵御以卫、蔡军队为主的周之右军;右侧方阵抵御以陈军为主的周之左军。他认为,陈军曾经被郑军痛扁过,胆气不壮,而且陈桓公刚死,国内有点乱,陈国人没有斗志,所以先拿它开刀,只要把他们的阵势冲乱,他们必定逃窜。周王的中军看见陈军溃逃,阵容必乱。这样,蔡国和卫国的军队也就支撑不住,必然也会逃跑。我们就集中兵力,专攻周王的军队,这样就可以搞定这次战事了!

郑庄公接受了公子突的建议,把全军分布成三个方阵,但跟周天子的军阵不同,郑军的三个方阵是中军方阵缩在后面,左右两个方阵在前面,呈倒“品”

字形。这种军阵就象是张开的网,要把河里的鱼一网打尽似的,所以被称为“鱼丽之阵”

。“丽”

是通假词,通“罹”

,鱼丽就是鱼罹,罹字又跟罗字相通,鱼丽之阵,就是像捕鱼的罗网一般的阵型。

公子突统率左矩(左翼方阵),公子忽统率右矩(右翼方阵),大夫原繁、高渠弥指挥中军跟随郑庄公。在这三个大方阵之中,又分成若干小方阵,按鱼鳞状排列,每个小方阵都是由25辆战车组成一偏,冲锋在前,每辆战车后面跟随五伍(25名)步兵,围随着战车,以堵塞战车之间和方阵之间的缝隙。这个阵型的特点是,更加突出了步兵的作用,更具有进攻性。

双方军队在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遭遇,郑庄公的两个虎子所统率的郑军两翼率先起冲锋,蔡、卫、陈三国的军队一触即溃,逃得比兔子还快。——他们才不愿意给周天子当炮灰呢!

周王的将士看到三国军队逃得这么快,顿时就乱了阵脚。这时郑庄公把兵力集中起来,直扑周王军队,周王军队大败。

祝聃看见了前方败军之中的周桓王,毫不客气就一箭射了过去,正中周桓王肩膀。于是,这一箭被载入了史策,史称“射王中肩”

周桓王虽然受了伤,倒还能弹压住后队不使溃逃。祝聃见了,要追上去补刀,郑庄公连忙阻止:“君子不欺人太甚,我岂敢侵凌天子!